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首届中国国土经济论坛探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点击数2560 更新时间:2013-4-29 15:36:08 文章录入:weixuhong 责任编辑:weixuhong

330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土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恕主持。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以及首都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25个中小城市党政领导,共10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向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发了证书。

  刘恕就首届中国国土经济论坛的举办做了说明。刘恕说,中国国土经济论坛是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为专家、学者搭建的一个研究、实践国土经济学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了办好这次论坛,学会成立了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学会理事长张怀西为主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学会第一副理事长江泽慧为第一副主席,学会各位副理事长为副主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为秘书长,学会副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等50多位专家、学者为委员的论坛组委会,并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

  论坛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主题。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等9位专家就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宏观布局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陆海统筹开发等问题发表演讲。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理清发展思路

  肖金成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基本思想与整体设想》为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即: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聚集;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点、线、面耦合,构建城市群-发展轴-经济区区域空间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整体设想:打造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发展轴;发展城市群,加快经济一体化和加强辐射力;在中西部和边疆地区有选择地培育经济增长极;以城市群为核心构建跨省市的经济区;在城市群之外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保障,刚性控制农田保护区、资源储备区、生态保护区。在具体政策上,应完善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人口政策,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政策,实行有利于产业转移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健全引导城市紧凑发展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制订对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补偿政策,完善环境保护的政策。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创新国土资源发展

  刘燕华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国土资源》为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报告提出,当人类进入以绿色科技为先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从化石燃料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采集和收集系统(建筑),可储存新能源的基础设施(氢),能源的神经网络、智能化电网,基于新型交通工具的物流网络等绿色能源的五大支柱有效的组合,创新模式从宝塔式向扁平化转变,一场颠覆式的革命正在悄悄酝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主旋律,城镇化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国土资源优化利用的主要动力。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心主任樊杰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报告中指明了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等特性,阐述了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10项指标在内的评价我国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个美好家园、促进陆地与海域两大国土空间的统筹发展、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和形成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域的4大战略。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原司长李兵弟在《务实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我国小城镇发展的8条建议:牢固树立城乡平衡发展的基本理念;把握城乡发展格局的空间特质——紧凑的城市、开敞的乡村;发挥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小城镇的新作用;进一步推动小城镇的功能提升与发展;确立国家层面小城镇发展十年培育期;务实大胆地推动支持小城镇发展的制度创新,包括改革设市的基础条件、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成立专项基金、探索小城镇发展新模式等;不能以计划经济体制盲目推动新区设定,科学界定新区作用、改革新区设置模式、科学设定新区要件;推动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重视蓝色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于青松在《优化我国蓝色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思考》报告中建议,我国要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应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实施海域功能区划,建立健全海洋规划体系,加强围填海和海岸线的管理,促进海域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扎实推进海域海岸带修复,打造美丽海洋,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走好生态国土建设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梁留科以《生态国土建设》为题,探讨和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一是确立生态导向、规划引领、科技支撑的生态国土建设的总战略;二是建立节约集约、绿色高效的资源结构;三是推进生产线生存线生态线”“三线管控引导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四是打造国土生态安全系统,建设优质高效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美好的山地生态系统,建设生态产业,打造生态走廊,做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育,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严金明在报告中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注意国土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导向,有序有度的实施国土开发。一是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二是要划定生存线生态线,推进两线管控引导;三是加快土地整治转型;四是实施陆海一体化开发,促进陆海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国土开发利用水平。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倡导新型城市化模式

  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王雪峰《在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实践中创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的报告中提出,城市化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应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转型,应瞄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市、县、镇与农村的短板实施新型城市化模式,实现土地变革和农村变革两个根本性变革。他介绍了新型城市化的几个基本模式:一是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工业新城模式,二是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区模式,三是以成都城乡一体化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扩展模式,四是以上党城镇群为代表的城市群模式,五是以百公里汾河新型城市带为代表的城市带模式,六是以柳林县留誉镇为代表的乡村产业化模式。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关注矿城生态环境治理

  黑龙江省地面塌陷防治研究所所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纪万斌在《矿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思考》的报告中分析了矿城采矿塌陷造成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诸多危害与问题,介绍了当前应对矿城所造成问题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生态环境理论、恢复治理投资、补偿机制、搬迁改造安置、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防灾减灾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当前治理矿城塌陷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