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术会议 >> 会议信息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首届中国北部湾发展论坛…
2019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高峰…
第三届西南地区城市管理…
2019年华东地区城市管理…
第二十二届全国经济地理…
2019年华东地区城市管理…
关于举办第二届国家中心…
第三届海峡两岸城市管理…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第十二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官网 点击数:1853 更新时间:2019-3-2 22:40:47

    2019223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洛阳师范学院协办,以“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柳忠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侯任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杨开忠,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浩,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以及来自五个全国学会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官员共90余人出席。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主持。刘军萍说,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始办于200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12年历程。十二年来,每年的新春论坛都是对标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结合我们五个学会的研究领域和业务专长,确定新春论坛的学术主题,我们曾围绕“国土规划”、“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空间规划”、“绿色发展与空间优化”、“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主题,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了专家智库的显著作用,已经成为业界较有名气和影响力的一个学术品牌。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本届论坛确定的学术主题是“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柳忠勤首先致辞。柳忠勤深情地回顾了新春论坛走过的十二年历程。柳忠勤说:2008年第一届新春论坛,著名经济学家、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94岁高龄的杜润生先生亲临会议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表示为三大领域的专家搭建一个平台,每年谈一个话题,这个形式好,希望要坚持!此后,杜润生连续三年,直到96岁高龄还来参加,此情此景恍如昨日。感谢五家学会的领导专家一路同行,今天,我们的论坛已经发展到90多人。柳忠勤说,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话题,对上,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以来多次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对下,是为了给中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寻求科学方法,希望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叶振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李国平、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秘书长张满银、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杨子健以及协办单位领导、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先后致辞,感谢大家的参与,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拜年。

为了提高论坛水平,今年的论坛增加了媒体对话环节,新华社高级记者、特聘教授、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科技室主任、夏季达沃斯论坛媒体领袖陈芳主持,邀请五位嘉宾就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发表各自观点,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互动碰撞,就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做深度沟通和交流。

专家主旨发言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主持。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和人才是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空间规划的优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要立足都市圈来规划建设中小城市、产业发展是支撑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及从国家区域政策走向与几个典型案例分析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特别重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指出,中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特别重要,它应该提到政府决策和学者研究的重要的日程上来。首先,中小城市是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主要载体。门槛比较低,更贴近于农村,在城市的品性中间仍然体现很多农村的属性,所以更容易被农民所接受。中小城市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主要载体,对城乡统筹,对农民流向城市的可进可退的空间也比较大;二是中小城市是推动经济走特色之路的重要平台。当一个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以后,就很难形成一个特色的经济,最终必然走向大而全,而小城镇、小城市往往是一镇一品、一城一品,它是特色经济,最后会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优势;三是中小城市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合理配置的适宜单元。能够打造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典型样板。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我们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到中小城市层面来,把中小城市的发展推向高质量发展。范恒山指出,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体和构、形和实、硬和软、固和变四个关系。

  创新和人才是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落在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上,一个是创新,一个是人才。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精心准备了PPT,就创新型城市的几个标志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阐述了美国、以色列和德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平台、服务、国际化、逆向、特色和生活环境是创新型城市的标志。中小城市在创新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而且在今后的中小城市发展必须以创新作为核心引领。应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人才的支撑,有了创新、有了人才,我们的中小城市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空间优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认为,“多规合一”是推动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从加快空间规划转型发展,合理定位空间规划功能,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方法和制度,加强空间规划管理创新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多规合一”的建议。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从高质量发展看国土空间的优化,指出要处理好结构与功能之间、开发与保护之间、三线与三权之间三组关系问题。

  要立足都市圈来规划建设中小城市。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开忠教授认为中小城市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沟通小城镇或乡村的桥梁纽带。随着交通、信息的发展,城市、乡村体系虽然越来越网络化,但等级化仍然符合经济规律的坚强存在和发展。中小城市作为城市乡村体系沟通桥梁纽带,要更加重视都市圈化,一要立足都市圈来规划建设中小城市,二要培育发展现代化中小都市圈。要适应我国都市圈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进一步拓展我国都市圈理论与实践适用的对象,把发展中小都市圈纳入国家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任务。

  产业发展是支撑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中小城市都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建制镇也是一个城市,广义的中小城市是包括现在国务院分类的100万以下的这些城市加上建制镇。推进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一定要靠产业的支撑,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强调,不仅要重视中高端产业的发展,而且要重视传统产业升级的问题,特别强调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关注产业链上的中高端升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高国力研究员就国家发改委机构改革整合探讨了我国区域政策的走向,今后的研究和政策强调战略性、宏观性、全面性和统筹性。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千企千镇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宋海波介绍了促进会实施千企千镇工程,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河南省鹤壁市市长郭浩以鹤壁市成功创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等城市品牌,基本实现了从煤城向绿城的转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了环境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以洛阳市为例探讨了文创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了洛阳市打造文创型城市的八大路径,即高水平制定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高速度建立文创、科技产业集群、高标准发展城市公共文化体系、高品位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高效率培育城市文化消费市场、高力度培养、引进文创高端人才、高强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步伐和高起点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家园。

                                         文章来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官网

文章录入:zhuhuayue    责任编辑:zhuhuayue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