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寻求彼此间更加广阔、深入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东北四城市(4+4)市长联席会议,让8个城市的市领导坐到了一起。
全方位“搭帮”成为各城市的选择
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背景下,每个城市的快速崛起,更加离不开区域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搭帮”成为各城市的选择。
到2015年,长春整车产能将接近300万辆、轨道客车规模有望达5000辆、玉米化工醇加工能力将达到200万吨。这样的产能,接近了一座城市所能容纳的极限。长春市市长崔杰指出,“这就出现一个问题,长春工业今后到哪里去找新的增量?”
他认为,长春也要像长三角、珠三角建设那样,通过依靠周边的工业体系,来支撑城市今后的发展。
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顾春明持相似看法,“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云集,各城市可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整体科研院所集中的科研优势,依托沿海沿边地理优势,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东北各城市间的合作,不只是产业,还包括城市管理与建设。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哈尔滨的基础设施比较脆弱,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还有不小差距,兄弟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哈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哈尔滨市市长林铎指出,不同城市可在资源利用、生态治理以及共同受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今后开展联合课题攻关,以此来共同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
合作在“深”字上下功夫
从第一届到第六届东北四城市(4+4)市长峰会,围绕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构建东北大物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主题,几年来,各城市间已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基础。如何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内在需求,谋求竞争优势?
在“深”字上下功夫合作,成为各城市间今后合作的必然。
“推动区域间合作,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壁垒,”顾春明认为,各城市间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层沟通协调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起着引领和支撑作用”,大连市市政府秘书长徐国臣指出,东北地区要借助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的有利契机,合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调整,着力打造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为支撑的东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隆起带。
市场开放,则是另一种深层次合作的姿态。吉林市常务副市长李向东指出,有效推进东北地区合作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要积极推进统一市场建设。
资源联合打造整体优势
哈尔滨有冰雪品牌和丰富湿地资源,大连有良好的城市游基础,齐齐哈尔发展扎龙品牌……同在东北,不同的旅游资源,让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成为各城市的共同愿望。
“共同做好区域旅游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以哈大客运专线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快捷交通网络,努力实现东北城市间的巴士直通,并增多空中航线,将很好推进东北旅游业整体发展”,徐国臣提出,各城市可培育东北旅游骨干企业强强联合,加速构筑“东北旅游板块”。
与华东、东南沿海地区不同,东北地区外贸依存度较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林铎指出,同为东北地区重要城市,各自的资源禀赋和类似的产业基础,彼此产业联合的空间比较广阔。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58.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26%。正如一位市长所说,与东南沿海相比,东北地区在空间、产业、资源、要素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今后城市间在资源互补方面加强联合,打造整体优势,将推动东北地区全面进入发展快车道。
文章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