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以河南为主体,由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新路
河南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0月7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意见》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意见》确定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意见》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古语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很大程度上,河南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有人说河南的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问题也就解决好了。河南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2005年曾参于中原城市群的规划,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当前,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面临的任务是:要做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具体、细化工作,做好相应的规划。
一是工业化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为迎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打造良好平台,合理有序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等。
二是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城镇化,要以具备一定建设基础的中原城市群为核心,把中原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密切联系的城镇化体系,吸纳农村人口。同时,要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继续推进郑汴一体化,河南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之一,河南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已经比较发达,但实现农业现代化更需要推进公司化、品牌化、土地规模化发展。
此外,肖金成还告诉记者,中原经济区作为一个跨行政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主体的河南省应和周边地区开展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政府、企业间建立起各种联系和合作机制,使中原经济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除了三化协调,中原经济区还担当着更多重任:
比如,作为人口大省,尽管河南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但人均落后的状况仍未改变,人口多、底子薄、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始终是制约河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河南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意见》提出,要努力扩大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交流服务平台。要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成国家交给的这几项任务,将对我国人口较多的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此外,中原经济区还担负着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重任。重任在肩,对河南来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机遇也是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