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城乡新格局逐步形成 去年城镇化率首超50%
作者:陈学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1543 更新时间:2012-8-29 10:48:41 文章录入:zhangkaibin 责任编辑:zhangkaibin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我国城镇化稳步健康发展,城镇化率到2011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3%。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

 

   小城镇建设大提速

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2002年的39.09%,到2011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3%。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表明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也表明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一座现代化的大型体育馆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这个江南小镇,还建有设施完备的乡镇社会福利养老中心、1200平方米的儿童早教中心。姚庄要建小城市,幸福生活同享受……”姚庄镇将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宣传标语编成了快板。201012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小城市培育试点。一年多来,27个试点中心镇发展迅速,小城市的雏形呼之欲出。

近年来,各地在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引导产业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既是促进人口城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

在东部沿海地区,把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和现有中小城市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既可以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又能避免城镇过于分散造成的土地浪费,还可以避免一些特大城市过于膨胀造成的城市病。而在中西部地区,通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有序集聚人口,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步伐,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口城镇化正当时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12月发出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对农民工的作用做了这样的表述。2011年,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比2002年增加10755万人。城镇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资源量会相应增加,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化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可以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小城市及城市群的崛起,还是小城镇的迅猛发展,最为强调的是规划引领以人为本。随着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更多农民融入城市

推进城镇化,需要有活力的劳动力群体在城市生产生活,因此要充分考虑农村转移人口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注重从制度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努力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

这其中要处理好两端的问题,一端是在城市,如何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另一端是在农村,如何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三留守问题。解决这两端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在城镇化中逐步解决进城农民户籍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稳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问题;在城镇化率超过50%的时间节点上,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要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将会有更多的农民,作为城市的建设者,融入到城市中,共享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

 

   中国的城镇化

在有着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跟上海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数量相当的乡村人口,转为城镇常住人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发展。这样的速度,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前所未有。中国城镇化的积极稳妥健康发展,不得不说是世界奇迹。

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每年上千万人口进入城镇,将会对衣食等日用消费品、对住房和汽车、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形成巨大需求。这成为扩大内需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而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从客观上促使我们推进城镇化,必须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尽管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仍然还会有几亿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我们在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党中央正确预判城镇化这一重大变化趋势,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04年启动新农合试点;2006年以农民工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2007年实行农村低保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2011年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合并实施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制度……这些重大制度和政策的战略性预置,为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