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此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指的是以南昌、武汉、长沙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构成的中部经济发展地区(即“中三角”)。随着安徽表达要加入,“中三角”扩容成“中四角”。近期,赣鄂湘皖四省两会相继召开,“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四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四省正在协商,力争在2月下旬召开首届中部四省省会城市发展会商会。届时,中部四省省会城市将就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进行政策探索,研究四城抱团合作的相关举措。
能否成为第四极 关键在四省协作
长江中部省份正抱团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能否成为第四极,取决于大家的合作共识和共赢意识。”省政协委员、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丽萌是最早将“中三角”推向官方层面的专家。2006年的江西省两会上,她提出构建“南昌-武汉-长沙”大都市圈的“中三角”的观点,便是今天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雏形。
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准备将安徽江淮城市群纳入其中,“中三角”要扩容成为“四邻”。
“在未来20多年内,长江中游城市群会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驱动轴。”省政协委员、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查伟雄信心满满。他表示,作出这个论断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长江地理位置优越,贯通东中西三大地带;长江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流域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沿江布局,在水资源和交通方面比其他地区都具有明显优势;沿江发展城镇和经济设施,形成经济走廊,是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成功之路。
“长江中游城市应建立高效的跨省区域协调机制,推进该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联建共享和市场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尤其是跨区域的基础设施的共建对接和区域共同市场的发展。”朱丽萌说。
湖北省政协委员王学海认为,加强四省之间的合作,市场开放首当其冲,比如医药招投标,其他三省可否视同本省企业;其次要鼓励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除了政府部门要打通信息之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沟通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合作机会。
江西要发展 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江西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支撑,而对于江西的发展,朱丽萌一直有很强的紧迫感。
“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江西省的地缘优势最为明显,但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湖北和湖南相比,江西经济实力较薄弱。”朱丽萌表示,江西经济总体欠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和制约江西顺利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进程。
“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囊括的江西片区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道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动融合应是全方位的。江西在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契机的同时,更要加强与长江中游省份产业的融合,进行错位发展、分工合作,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首先必须彻底改变以往三省之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模式,优化城市群内产业的布局,合理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
对此,朱丽萌也持相同观点。“江西、湖北和湖南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在产业布局、产业链分工等方面进行合作,取长补短,是推动中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她认为,湖北片区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湖南片区具有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江西片区则依托现有优势,应以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沿江产业带建设,提升改造有色金属、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行业。
湖北省人大代表余珂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更加突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带动、集聚作用。建议四省联合设立沿江开发基金,鼓励沿江城市发展,以城市带动产业集群。
尽可能赋予 南昌市省级权限
朱丽萌建议通过制度创新,尽可能下放省级管理权限,以释放南昌核心增长极的改革红利,促使南昌具备追赶武汉、长沙的现实基础,形成与武汉、长沙错位发展的局面,以此实现与其他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鼎立的格局。
同时,她建议在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飞地经济”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配套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通过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以互利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促使九江沿江重化工业上台阶上水平,支撑中心城市九江的崛起。
“武汉城市群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新模式值得我省借鉴。”省人大代表王翔表示,江西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放在南昌,把生产、加工基地放在昌九工业走廊和沿江一带。同时,湖北黄梅县小池镇是湖北的东大门,与江西九江市隔江相望,小池与九江自古行政区划分分合合,但两地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始终互融共存。去年4月,湖北省提出将小池镇纳入“大九江”规划,把小池镇打造成“中三角”的“经济特区”。九江市积极呼应,把小池镇作为九江招商引资项目“飞地经济”来实施。赣鄂两地的共识,为打造“大九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此,建议江西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将小池镇纳入“大九江”行政区划。
文章来源:江南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