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部崛起”到“中三角”
实施战略推进,一个跨省域顶层设计
2012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他对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负责人说,把安徽纳进来。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湘鄂赣三省联手谋求全国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合作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又称“中三角”。
“中三角”四省合作,是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之举。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
此后,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安徽皖江城市带获批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11年,中部的“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已成为跨7省28市的大经济区。同属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2010年12月也与“中原经济区”一起,被列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说,长江中游地区过去各自忙于本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似,在项目、资金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往往竞争超过合作。
去年,湘鄂赣携手,“中三角”起航。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传江说,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战略,才能更好打破本位主义、条条块块,实现共同快速发展。
去年2月,湘赣鄂三省负责人首次会商共谋“中三角”,短短一年后,三省携手深化为四省共襄,“长江中游城市群”从呼之欲出到瓜熟蒂落,一个新经济地理概念水到渠成。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
探索新型城镇化,长江中游更具示范价值
黄梅小池镇,这个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农业人口占六成三的鄂东小镇,现正规划建设一个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
它的底气来自长江对岸的赣北临江第二大城市九江。2012年4月,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大框架下,黄冈与九江敲定:跨江跨区开发小池。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放眼全球,从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到中国的长江三角洲,连绵隆起的城市群牵引着世界的走向。
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敦三大城市群前呼后拥,托起一个登顶世界经济巅峰的美利坚。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为中心的珠三角,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生机勃勃。
中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和城镇比较密集的区域。在对中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家2010年5月专门发文谈“城市群”模式。相比对其他经济区域的称谓,诸如成渝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似乎是更明确地要求做“城市化”文章。
党的十八大吹响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将城镇化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怎么做?需要探索和实践。
长江中游四省聚集了逾2亿人口,工业基础好,人文及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又是国家重要产粮区。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现院长周济均表示,“中三角”的健康发展,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化,乃至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外需拉动”到“扩大内需”,
支撑全国经济稳增长,需要广袤回旋腹地
2012年4月12日,武汉直飞法国巴黎的航线开通。法航-荷航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康飞迪对外界表示“不担心客流”,“选择武汉,就是看中了武汉市场与中部市场的活力”。
如果说,世界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那么,中国市场连接的最大枢纽则非长江中游地区莫属。
湖北,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相交融汇的中心节点,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
湖南,北依洞庭通江达海,是沿海通达内陆的关口和内陆毗邻沿海的前沿。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腹地。
安徽,是拥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位于华东地区腹地,与江苏、山东、浙江等相邻。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
加快推进“中三角”,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讲了5个“有利于”。其中两个是,“支撑全国经济稳定发展”、“扩大内需”。
湖北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提出:“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
英国《金融时报》在题为《中国“中部崛起”正当时》的评论中说: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表明,通过满足国内钢铁、水泥、化学制品、电力以及其他投资品的需求,中国有足够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合理布局 缓解“特大城市病”
辜胜阻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新布局。同时,改变城市体系“头重脚轻”,减缓“大城市病”。
十八大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
辜胜阻指出,城镇化只有均衡协调才能健康可持续,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力发展城市群来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二是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和做大县城来鼓励更多的人就地城镇化。
他建议:做好“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实行组团式的城市结构,通过大都市的辐射能力,直接把周边的小城镇纳入块状的城市圈内。同时,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加强城市群内交通、通讯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城市”为理念推动内涵型城市化发展。同时,通过据点式城镇化,“做多”中小城市。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把县城发展为3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在50万-100万人的中等县以城关镇为依托建立20万-30万人的中小城市;在50万以下人口的小县要把县城做大。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