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超过全球52.08%的平均水平(联合国数据,2012年)。目前,对我国城镇化未来潜力的判断有多种看法,不少人认为城镇人口过半后,城镇化的速度将要慢下来。对未来城镇化潜力的判断,关系到我们对劳动力市场、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城市空间布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选择,需要有坚实的数据分析基础。城镇化率提高的源泉分别有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人员迁徒等因素。本报告将通过一系列的测算,展望未来十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潜力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
未来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对城镇化率贡献较小
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6.908亿。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下文简称六普数据),在统计期内(2009年10月31日—2010年11月1日),城镇常住人口(包括持农村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2%。而国际经验显示,城镇化中后期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将进一步下降。我们利用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提供的中国人口的中估值数据,估算出到2012-2022年中国城镇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0.3%。据此,我们预计到2022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自然增长2330万人,未来十年每年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仅能为城镇化提高贡献0.17个百分点。
考虑农业技术进步因素,目前我国还有超过1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并无一致的判断。支持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学者,如都阳和王美艳(2012)、李稻葵和徐翔(2012)等,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远非无限供应,仅余4000多万。另一些学者(如糜韩杰、马晓河、马建蕾等)虽承认物品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减少,但估算出的数据仍在1亿以上。绝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农业技术进步”因素,但农业技术进步会不断减少对农业必要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力。本报告通过“能量转化法”引入农业技术进步因素,进而估算出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未来变动趋势。
——基于2008年CHIP数据对当年农业必要劳动力的估算
基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我们首先运用农业劳动日需求法估算2008年农业必要劳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农村的农业劳动力为2.95亿人(剔除了城镇农业劳动力)。根据2008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下简称CHIP数据),当年农村劳动力平均工作天数为183天,其中只有25天不是从事农业,由此可知当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干158天农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2008年农业的总劳动时间为466.30亿个工作日。
对农业劳动力合理工作负荷而言,理论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年平均270个工作日是较为合适的(王检贵、丁守海,2005),我们将此作为一个农业必要劳动力的年标准劳动量。用2008年农业总劳动时间(466.30亿个工作日),除以一个农业必要劳动力的年标准劳动量(270个工作日),我们得出了2008年农业必要劳动力为1.727亿人。
——农业技术进步释放出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技术进步表现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使用得越多,农用柴油消耗量也越大。而完成一项农业劳动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它既可以来自于劳动者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量,也可以来自于农业机械所消耗的能源。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农用柴油消耗量越大,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程度就越高。由此,我们借“能量”这座桥梁,建立起农业技术进步与必要劳动力之间的联系。
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农用柴油消耗量为2057.4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169.5万吨,经能量单位标准化后的数值是1.73万亿千卡。而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极重度劳动者每天消耗的热量为4000千卡,我们将其视为农业必要劳动力劳作1天贡献的能量。因此,每个农业必要劳动力劳动一年(270个工作日)所释放的能量为108万千卡。这样,我们可以估算出2008—2011年新增的农用柴油,大致可以替代1600万的农业必要劳动力,从而使中国农业必要劳动力在2011年下降到1.567亿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2.659亿人,剔除城镇从事农业的360万人,则农村农业劳动力为2.624亿人。扣除前面估算的农业必要劳动力后,2011年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致在1.057亿人。
——到2022年中国剩余劳动力的总规模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预测到2022年我国累积剩余劳动力的总规模。为此,我们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预测未来农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从1998年到2010年的13年间,中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30.39%提高到52.28%,特别是从2005年来增长较快。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将继续提高,但鉴于中国优质耕地少(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约为7∶3),有很多地区不具备大面积应用农业机械的条件,近年来较高的增速有可能放缓。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农用柴油年均新增30万吨,每年可替代283万的农业劳动力。
二是预测未来净增农村劳动力。根据六普数据,到2022年,农村将有9047万人从儿童(5-9岁、10-14岁年龄组)进入劳动年龄,有8443万农村劳动力陆续达到65岁的“退休”年龄,期间净增604万农村劳动力。
以上两个因素对中国剩余劳动力分别产生一增一减的影响,从而使得到2012—2022年期间中国累积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428亿人。由此可以看出,考虑了农业技术进步因素之后,我国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的空间仍比较大。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近中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挑战与战略选择研究”课题组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