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同筑一个梦—中国最大区域经济体10年合作共赢探路
新华网贵阳9月7日电(记者王丽、杨洪涛)从云贵高原沟壑纵横的马雄山、红水河,到南海岸边热闹的港口和现代都市;从奔流不息乌江峡谷的巍巍大坝,到粤港澳繁忙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中国南方,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的万里珠江,连系着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10年旅程,粤港澳“大珠三角”牵手包含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区在内的“泛珠三角”,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谱写了一部东、中、西部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华美乐章。
“泛珠经济圈”开启区域合作互动新模式
“寨子里没几个人去过广州,但等明年铁路通了,到广州只需要3个小时,肯定会迎来更多游客。”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千年苗寨岜沙,村民滚元亮挎着镰刀、背着枪,穿着自己织染的靛蓝褂子,像往常一样下地劳作,间或陪外地来的游客合影。
计划于2014年底竣工通车的贵(阳)广(州)铁路将从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后枪手部落”附近的山岭间穿隧而过。届时,这个至今仍保留着“刀耕火种”传统劳作方式和狩猎习俗的古老苗寨,与开放前哨大都市广州之间的“时间距离”将从近20小时缩短为约3小时。
这种以“交通换时空”的巨变是泛珠三角区合作发展的典型缩影。
2003年,“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的“泛珠三角”战略设想提出,得到“泛珠”9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响应,并得到中央政府积极支持和指导,“9+2”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2004年,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论坛召开,各方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在“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下,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等10方面合作,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合作模式主要优势在于各地产业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既有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特点;既包括国际著名的物流、金融、信息中心香港,又有与欧盟、葡语国家经贸关系密切的澳门;既有广东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又有8省区辽阔腹地、丰富的资源及科技人才优势;既有大珠三角的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综合优势,又有8省区多个产业互相补充呼应。
“9+2”不是简单的“11” 合作共赢格局日益形成
“想不到香港澳门的餐桌上,还有我们村的致富路。”贵州息烽县西山乡柏香山村村支书刘如皆说,以前村民种蔬菜不成规模、不上档次难卖,政府开拓市场后,村里大多数蔬菜都卖到了香港、澳门。
如今,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山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供港澳蔬菜基地,成为港澳粤的“绿色菜篮子”。
不仅仅农业,近10年来,泛珠三角区域高层互访不断,民间交流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泛珠合体”趋势日渐增强。
作为维系“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条件,泛珠区域2004年提出“泛珠一日交通圈”的构想,先后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珠江流域出海大通道、东盟国际口岸快速通道,“山”与“海”距离日益拉近,“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强势隆起。
2013年上半年,“泛珠”内地9省区全部交出亮丽“成绩单”。GDP总量达81016.99亿元,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32%,尽管经济形势严峻,9省区增速均超过全国7.6%的平均水平,除广东外其余省区增速均超10%。
10年携手,泛珠三角世界级经济区的框架和功能已初步完成,呈现出对其腹地以及东南亚地区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聚集力,形成泛珠区域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圈流。
同筑一个梦想 开启华美新篇章
“朝食粤早茶,夜饮酱香酒。”在泛珠合作大力推动下,类似这种“千里黔粤一日还”的“双城生活”指日可待。据不完全统计,前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经贸洽谈会上各方共签订合作项目6609个,签约金额15529亿元。
今年以来,泛珠合作“9+2”各方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对接活动,大力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催生出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多赢成果。据泛珠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泛珠合作各方在泛珠三角投资项目库填报签约项目1002个,投资总额达4929亿元,各省区录入的推介项目投资总额更已超过万亿。
9月9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将在贵阳举行,区域各方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洽商,探讨进一步深化泛珠区域合作构想,提出未来“泛珠”各方新的合作领域与合作内容。一系列正在开始和即将展开的新合作开启了泛珠“9+2”各地经贸往来新时代,即将达成的《贵州共识》必将释放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更大的潜力和活力,成为促进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劲经济增长带,翻开中国区域合作的崭新一页。
文章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