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称,在中国,人口与资源的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必须约束和避免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不受节制地扩张为“寡头城市”,这对于中国城市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全国首个城市群蓝皮书《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报告指出,中国城市人口与资源的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必须约束和避免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不受节制地扩张为“寡头城市”。这对于中国城市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据介绍,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该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主持完成,也是我国城市科学研究领域发布的首个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
三大城市群首位比各不同
报告的研究对象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范围涉及34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报告显示,在三大城市群综合指数排名上,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位居第一,长三角城市群居次席,京津冀第三。从综合指数上看,珠三角除了2010年略低于长三角,其他3年都远高于其他两大城市群。在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目前尚没有一个可以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两个。
报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其中,文化指数和首位比指数,是该指数报告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城市首位比”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值比,由于人口集聚与资源集聚的密不可分,所以这个概念还间接显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分布状况:比值越低,表明人口与资源分布越均衡,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平稳有序,问题和后遗症比较少。学界一般认为,城市首位比小于2%比较正常,欧美国家大都如此。与之相比,深陷于“城市化陷阱”的拉美国家,其城市首位比一般都在8%以上,其中秘鲁首都利马高达13.1%。
城市群内部不均衡现象突出
研究显示,珠三角城市群在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和城市首位比指数上具有较突出的优势,但在城市文化指数上较为落后;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则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数遥遥领先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城市首位比则是其最大软肋,表明京津冀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还有很大差距。
据课题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介绍,城市群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以经济、交通和人口为要素的“经济型城市群”;二是重文化、生态和生活质量的“文化型城市群”。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前者往往是城市化区域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
课题组研究结果称,在中国,人口与资源的不均衡现象也比较突出,必须约束和避免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不受节制地扩张为“寡头城市”。这对于中国城市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刘士林介绍,当前以人口、经济和交通为支撑的传统城市群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城市群”逐渐浮出水面。就我国几大城市群的形成而言,均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其固有的文化底蕴和根基,如北方文化圈之于京津冀城市群、岭南文化之于珠三角城市群、江南文化之于长三角城市群。但目前在区域文化协调和联动上,做得比较好的是珠三角,而在京津冀和长三角,文化的贡献并不大。“在长三角地区,江南文化的纽带作用远不及明清时期。”他说。
文章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