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元素是公司。创业的活跃度和公司的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中国,由于一系列“门槛”的存在,上市公司一般被视为相对优秀、发展前景更有保证的公司—虽然也不乏华为这样优秀的非上市企业。而那些试图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因为需要在遴选和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样需要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才有可能成功IPO。
随着今年中国大陆IPO重启,考察申报IPO的公司的地理分布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由于这些申报IPO的企业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甚至可以说,这些“报会”企业的区域分布,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表征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而将这些IPO申报企业的区域分布,与已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各地区经济总量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则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区域经济的真相。
因此,从6月以来,“国家经济地理”成员就开始详细梳理在证监会排队的596家拟上市企业的资料,并对其区域分布(大区域、省份、城市)、行业分类、企业性质进行详尽统计测算。
我们的统计测算表明,长三角(苏浙沪)和珠三角(广东)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强化—在已上市公司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占比分别为27.41%、14.89%;但在申报IPO的企业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占比分别提高至33.72%、19.3%。
虽然中央政府持续致力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并在2007年后大力扶植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但京津冀地区IPO申报企业在全国的占比仅微弱提高0.2个百分点。而被中央明确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虽然申报IPO企业数量排名较已上市企业数量排名提高了5位,但仍然未能进入IPO申报企业数量城市排名前十强,与近邻北京的差距更是遥远得看不到边界。
我们发现,北方省份以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山东为代表,辽宁、河南、河北紧随其后虽然经济总量排名在全国颇为靠前,但上市公司数量和申报IPO企业数量排名与之严重“拖后腿”,且民营企业占比较低,IPO申报企业也大多处于传统行业。
我们还发现,中部三省—湖北、湖南、安徽经济竞争正在进入最激烈的博弈阶段,而湖北虽然在经济总量和已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上高于另外两个邻居,但IPO申报企业数量正在被超越。一向自视甚高的湖北省会武汉,更是被挤出IPO申报企业城市排名前十强。
就这一点而言,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统计测算,无疑给中国区域经济做了一次检测,发展成色不足的,正在露出马脚……
文章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