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湖北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路径探析——下活流域开放“棋”(上)
作者:魏昊星 柳…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1790 更新时间:2015-9-18 20:33:15 文章录入:zhaoyifan 责任编辑:zhaoyifan

    1800余年前,身居襄阳古隆中的诸葛亮以一篇名垂千古的《隆中对》,使三分天下成为三国大势。如今,湖北省襄阳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机遇,谋划科学发展的隆中对: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奋力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闯开一条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向开放要空间

这是一座拥有2800年历史的古城,南船北马,七省通衢,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古城,有古城的保守。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外向度不高。
  
  核心问题在于开不够,放不足,没管好。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开放的经济最有活力,要把开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政理念、一种制度安排来推进,用好用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向开放要发展空间。
  
  如今,襄阳再次从汉江出发,加速引导企业走出去和建设物流大通道,全力把内陆城市推向开放前沿。
  
  物流成本高一直制约着襄阳外贸出口。襄阳采取政府采购办法,2013年开通了至宁波北仑港站的班列。将货物到非洲的时间从30天缩短到20天,运价便宜了三分之一。2014年,通过这种铁海联运,襄阳发送标准集装箱1552个,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3倍。
  
  襄阳不仅仅要为自己走出去打造平台,更要为汉江流域各地市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平台服务。为此,襄阳加快了陆地港、航空港、无水港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与武汉新港合作建设省内首个陆地港,打通鄂西北武汉上海国际市场快速出海口通道;汉江襄阳段以下建8级水电枢纽工程,壅高水位,将汉江通航能力提高到1000吨,汉江航运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对接;打造航空港。襄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动工,设计旅客吞吐量220万人次,是现有机场的15倍。
  
  如今,襄阳已经成为汉江流域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起点,一江三线四条国际物流通道雏形初现。向东,通过公路到武汉,经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通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向南,通过宁波铁海联运,到达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向西,襄阳阿拉山口铁铁联运线,直接出境,通达中亚、欧非;向北,襄阳满洲里铁铁联运线,出境到达俄罗斯及欧洲。
  
  随着这些大通道项目的陆续建成,以及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航空口岸的升级,周边地区外贸出口货物将在襄阳聚集,实现直接报关、直接商检、直接出口,襄阳形成辐射鄂西北、豫南、陕南等地区的离港货物集散中心。
  

向“一带一路”要机遇
  这些天,湖北三环车桥公司总经理常定军正在为产能不足发愁。德国DAIMLER公司,是奔驰汽车公司一级供应商,该公司发给三环车桥的前轴订单是:今年7万根,明年16万根。此外,德纳公司的订单是18万根。
  
  常定军说,过去因达不到欧洲标准,一直在国内打价格战,利润贴地板。现在,三环车桥走出去倒逼产业升级,尝到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甜头。公司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团队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在德国专家指导下,生产的汽车车桥前轴内表孔表面光洁度达到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销售猛增20219%。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只是襄阳企业抓取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襄阳与一带一路”55个国家贸易总值49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424%。
  
  襄阳正在谋划一个更大的布局:该市梳理了光电子信息、铁路技术装备制造、专用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7大对接产业,并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到俄罗斯、波兰、泰国、印度等国家举办经贸洽谈活动。
  
  目前,万宝粮油有限公司投资9500万美元在非洲莫桑比克开发农业,已开发完毕并开始种植10万亩土地。襄阳轴承已收购了波兰最大的轴承企业,成为湖北省国企海外并购第一例;民营企业骆驼蓄电池已中标印度铅酸蓄电池项目,将投资2100万美元。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吸引外资的过程就是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的过程。襄阳投入20亿元新建英菲尼迪汽车产业园,吸引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的100多家顶尖汽车配件企业落户。襄阳市国税局直属分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市涉外国税收入累计完成2168亿元,同比增长926%。
  
  英菲尼迪实现襄阳造麦德龙开到了家门口……世界500强的每一次落户,都让襄阳这块投资宝地的含金量再一次提高。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襄阳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6户,外资企业达到460户,总注册资本13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世界500强达到29家,襄阳也成功入围中国新兴城市50,在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中在湖北仅次于武汉。

 

向简政放权要活力

打造流域对外开放的高地,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软环境。襄阳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增强了发展的活力。
  
  持续推进三张清单三项制度三张网络等重点领域改革。149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实行先照后证、四证联办。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的事项只剩8项。市直部门行政审批由145项压减为88项。襄阳成为首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下放市直部门涉企行政审批权,襄阳成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委员会、综合执法委员会。一枚印章审批、一个部门执法、一个部门监管机制形成。填一张表,找一个人,办完所有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成为常态。
  
  工商注册及简易审批时间压缩到一天以内,工业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三个月至六个月,压缩到两个月内。真正实现了工业项目审批零障碍、注册零收费、服务零距离。行政审批局成立7个多月来,新注册企业1100多家,总投资额接近300多亿元。
  
   放权是改革,管好也是改革。


  一张网专管有形之手。襄阳建成了网上办事大厅,37个部门88项行政审批在线申报和实时预审、数据对接、共享,政府部门把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权力寻租。
  
  执法部门到企业去检查、重大行政处罚,先要通过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和市政府法制办备案审查,以防止以2014年发出电子监察工单48万多件,清退乱收费、滥罚款360067万元。
  
  规范中介。对全市452家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进行整顿,64家违法违规中介机构受到查处。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成为历史。襄阳市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联手行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体系建成。
  
  改革释放了活力。今年1月至7月,襄阳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4万户,同比增长98%;新登记注册资金372亿元,同比增长39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