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徐建国:狼,又没有来
作者:徐建国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点击数2177 更新时间:2015-9-28 16:20:51 文章录入:ruxue 责任编辑:ruxue

北京时间918日凌晨2:00点,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保持在00.25%的水平。这样,从200812月开始,已经长达69个月的超低利率时代,仍在继续。被加息猜测苦苦折磨的市场,不知道该哭还是笑。总之,这一次,狼又没有来。 

极低利率的副作用,是推高资产价格,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界如此关心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原因就在于此。可惜,“管理资产价格”不在美联储的法定职能当中,美联储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至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嘿嘿对不起,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 

何况,美国坐拥全世界最强大的金融市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中,不但不会吃亏,可能还会占便宜。倘若信奉阴谋论,美国不仅没有必要降低不确定性,反而要增加不确定性。你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倒下去的可是欧洲。 

这次会议之前,市场曾一度普遍预期美联储会加息。毕竟,接近于零的利率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这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被广为诟病。然而,随着8月份经济数据的出台,市场分歧越来越大,加息的概率降低。到了议息前夜,市场预期降息的概率只有23%。因为引起广泛关注,且存在严重分歧,这次议息被称为“十年来最重要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最终,耶伦牵住了狼的绳子。 

要理解为何这次美联储不加息,不妨先从美联储的会后公报开始。咬文嚼字的话,不难发现和上次(729号)的会议公报相比,这次公报的措辞更加谨慎。首先,美联储强调“经济在温和复苏”,而上次的措辞是“经济在过去几个月已经温和复苏”。细微的差别,在于上次强调经济“已经”温和复苏,而这次是“正在”温和复苏。英文语境中,“已经”的语气比“正在”强。换句话说,这次对于经济复苏的表述比上次要弱一些。 

其次,这次公报对于通胀的措辞也更加谨慎。上次的表述,是“通胀继续低于长期目标”。这次的表述基本没变,但是使用的是“完成”时态,即强调通胀依然低。并且,在谈到原因时,上次说“通胀继续低于长期目标”,“部分是因为能源和进口价格最近(已经发生)的下降”,而这次在解释原因时去掉了“最近”两个字,表明对于能源和进口价格下降的持续担心,这和市场对于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担心是一致的。如此看来,加息的信号进一步减弱了。 

最后,会议公告提到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因素,认为全球经济的放缓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将对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导致通胀增速放缓,这又是一个延缓加息的因素。 

此外,耶伦在会后的新闻发言和回答问题时,都提到了中国的经济放缓。不过,倘若认为这是美国人关心中国和新兴市场的局势,那就大错特错了。尼克松的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就公开宣称:“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这句话的最简单翻译是,你们的问题,与我们无关。从经济体量和全球化的趋势看,中国的经济形势影响美国的经济决策,这其实早就是个简单事实了,美联储主席说不说都一样。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是全世界最大的双边贸易。 

然而,这远不是美联储主席提到中国和新兴市场的真正原因。会议公告字字珠玑,不会平白无故说这些,更不会是为了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人示好,而更可能是为以后的措辞埋下伏笔。比如说,中国经济第四季度继续低迷,中国股市继续波动,现在看起来都是大概率事件。这样一来,美联储在10月和12月的议息会上,可以继续说,中国和新兴市场经济继续放缓,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动荡,我们决定暂不加息。你看,倘若下次美国依然不加息,又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像老鼠一样咬文嚼字,无非是要通过有限的信息,理解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其实,倘若看美国经济的总体图景,美联储的这一鸽派表态,一点都不奇怪的。 

 

 

根据国会授权,美联储有两大职能:一是充分就业,二是物价稳定。先来看物价(图1)。美国核心通胀这几年一直在2%的长期目标以下徘徊,现在保持在1.8%的低位。而且,由于石油价格的下滑,扣除石油和食品的非核心通胀更低,现在只有0.2%。倘若石油价格进一步下滑,通胀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1990年代以来,美国的通胀水平在波动中下行,趋势延续的话,应该继续下行,至少看不到上行的压力。

 

失业率这几年虽然在降低,从200910月的10%下降到现在的5.1%,但是劳动参与率一直在下降(图2)。这样,考虑到劳动参与率之后的实际就业率,也就是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只有轻微的复苏,现在依然只有59.5%左右,远远低于1990年代以来的62-64%的波动区间。

罗斯福曾说,失业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浪费。以实际就业率作为标准,充分就业远远没有实现。简言之,现在通胀不高,就业不充分,美联储当然没必要加息了。而且,目前的经济数据看,短期内加息的压力也不大,不加息的理由依然很多。狼来了的声音,可能还要再喊几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