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陆南泉:在新形势下推进中俄经贸合作
作者:陆南泉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1793 更新时间:2016-5-16 13:54:09 文章录入:chenlixia 责任编辑:chenlixia

       近几年,不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各自国内情势来看,中俄两国都出现了不少新情况。

       中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内经济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两国在一些重要战略领域共识日益增强,这为中俄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也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有利因素。
中俄两国战略依托度强化

       近年来,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从与美国的关系来看,由于中俄两国与美国战略利益的不同,因此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矛盾与分歧难以消除。地缘战略的争夺、挤压与反挤压、遏止与反遏止等方面的斗争将会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美遏制俄的政策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两国仍将是主要战略对手。在这个背景下,中俄对业已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各自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认定,中俄在战略利益较为接近,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的共识将会增多,如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等。


       这些因素,使中俄更加认识到两国间存在长期共同的战略依托。在面临国内外复杂情势背景下,两国都需要强化已建立起来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便改善各自的政治与经济环境,而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即是提高经贸合作水平。
   
俄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态度的转变

       中国最初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时,俄罗斯不少人存在疑虑,担心会影响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进而造成俄罗斯被边缘化。后来经过研究与两国间的沟通,特别在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后,俄方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中方也表示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


       实际上, 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国际背景来看,是与经济全球化、强化区域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密切相关。这几年,与中俄相关联的周边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已提出了很多战略设想,亚太地区的自贸区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都在发展。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中国在国内外经济合作新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具有创新意义。“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先行。实际上“一带”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不少合作项目已经开始或正在酝酿之中。“一带”的境外建设,俄罗斯、中亚是重点地区。很显然, “一带”战略的实施对推进中俄经贸合作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俄罗斯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乌克兰危机后,俄受到西方的制裁,俄与美、欧盟的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善,这促使俄罗斯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俄认识到,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与最活跃的地区,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使其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俄罗斯东移亚太的战略,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与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来改善国内经济状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亚太地区目前复杂的局面,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从而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地位。


       另外,俄罗斯战略东移亚太,亦是为了调整能源合作战略的需要。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里,俄东部地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是能源,特別是石油与天然气,当前这方面的合作尚有限。对俄罗斯来说,能源出口战略东移日益迫切,是因为乌克兰危机使欧盟不得不更下决心降低对俄油气的依赖。这也促使俄罗斯下决心推进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加快发展对亚洲地区的能源合作,准备把天然气工业公司对亚洲的出口量提高到占其总出口量的20%~30%。


       俄罗斯经济能否尽快回升,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东部地区的发展,俄强化战略东移亚太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俄希望通过对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获得开发俄东部地区需要的大量资金、技术与设备。
   
俄国内面临的经济困境影响

      2015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局面,GDP下降3.7%,对外贸易额下降幅度竟达30%。2016年与今后中短期内,俄罗斯经济形势仍是复杂与严峻的。


       俄当今与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结构性衰退,势必会对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如2015年中俄贸易额为64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8%,俄对华出口314亿美元,下降19.1%,中国对俄出口为329亿美元,下降34.4%。这一年年中俄贸易额大幅度下滑,我认为,虽然与俄罗斯国内经济恶化与卢布大幅度贬值导致需求乏力,从而影响了进出口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外部因素影响。2015年,中俄贸易下滑主要反映以价值体现的贸易额上,从实物量来看,不少产品特别是能源等原材料产品,俄对华出口是增加的。


       中俄经贸合作的基础性因素没有根本性变化,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2016年1月6日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中俄经贸合作在五方面仍存在亮点:中国仍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原油、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商品从俄进口规模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逆势上升;投资合作规模有增无减,中国累积对俄投资额已超过340亿美元;能源、核能、航空、航天、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性大项目全面推进;两国金融合作显著加强。


       特别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经济结构性的衰退,虽对中国在如服装等日用消费品向俄出口有不利影响,但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投资、金融、科技、农业与军工等一些重要领城可能还会促进合作。


       就拿对中俄能源具有重大意义的原油管道来说,从俄方1994年11月率先提出后,从论证、谈判、建设到2011年正式投入运营经历了16个年头。中俄输油管道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在2009年2月17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石油贸易、管道修建等内容的多份商业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公司分别提供150亿美元与100亿美元的20年长期贷款,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今后20年里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该协议签订后,同年4月27日管道建设就开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拖了16年的输油管道问题解决了。这就是被称之为“贷款换石油”模式。缘何在2009年这一模式能取得实质突破,一个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俄罗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其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油气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下,作为俄罗斯重要产业的能源部门,资金极度紧张。此后,俄向中方出口的原油大幅增加,2014年为3310万吨,比上年增加36%,2015年为4243万吨,比上年增加28%。


       再拿天然气管道项目来说, 2014年5月21日谈判已逾十年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得以签署。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俄罗斯将会投资550亿美元用于天然气开采和管道建设,但是作为供气协议的一部分,中国会预付约200亿美元资金。这个合同的签署背景与2009年签署石油协议的类似,2014年俄罗斯经济已十分困难,俄需要新的市场。另外,中俄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勘察设计合同》也在2015年6月签署。


       今后,在俄消除战略疑虑,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合作有很大的潜力。


       但也需要看到,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尚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与难把握的变数。从当今国际环境来看,全球正处于一个动荡、前景不很明朗的变化状态,在这一期间,将会出现国际力量重新组合与调整,这对把握中俄关系的发展增添了难度。另外,虽然俄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认同的声音占主导地位,但仍存在疑虑乃至反对的声音。俄学者卡拉加诺夫就曾指出,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在对接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比如对接协议签署一年以来尚无显著进展。其中,存在诸多具体的阻碍性因素。他从俄方角度分析认为,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政治经济诚意不足,还有目前俄罗斯西部和南部所面临新的安全形势。从思想根源来看,俄罗斯还无法摆脱数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见2016年3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最后,还应看到,这几年来俄罗斯投资环境虽有改善,但还很难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在新形势下两国存正的利益差异,加强调研工作,及时把握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作者:陆南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