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特色小镇应有多方面“特色” 它能为我国城镇化带来很大活力
作者:张天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 点击数4347 更新时间:2016-10-14 9:59:04 文章录入:zhangqian 责任编辑:zhangqian

    据媒体报道,国家有关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从目前情况看,特色小镇还主要停留在经济产业特色上,基本是过去专业镇的升级版,距离规划目标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建设特色小镇,应谨防单一功能,而忽略人居环境改善的综合性考量。

        特色小镇是顺应逆城市化和去除大城市非核心功能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地集中化、大型化。但同时在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中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比如美国的底特律等。而乡村地区人口却比以前增加,比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从而给乡村的环境、经济等带来一定影响。从我国新型城镇化看,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有产业特征的小镇应运而生,比如服装、五金、家电、基金等专业小镇,但是,我国的小镇基本上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生产功能,生活宜居功能比较薄弱,对人口的吸引力还较小。

        笔者认为,城市兴衰有一个内在因素就是能源使用的更替。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阶段,人们为了就近获取木材等能源,居住是分散的。随着工业化革命以来三四百年,人们获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效率大为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化石能源储量的快速减少和城市污染的急剧提高。当化石能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促使人们转而认识和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分布式能源,要求人们居住从集中又转向分散。而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手段的普及,使人们可以远距离同等地享受到与在大城市同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为分散居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可以认为,互联网加新能源将引领新一轮城镇化、产业革命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

        因此,笔者认为,特色小镇应从以下五方面统筹规划,突出特色。一是经济特色。主要是产业特色,以创新驱动,带动产业中心建设。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合理进行产业选择,打造一业乃至数业特强,围绕重点产业,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产业特色要求发挥企业家作用和工匠精神,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走规模化、品牌化、科创化之路,争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取得产业话语权,引领产业发展。二是民生特色。特色小镇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休闲的宜居城镇。为此,要发展远程教育、医疗、文化等产业,与线下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相融合,满足人们多样化、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构建乡村商贸物流体系,发展无人机快送等新兴物流产业。三是新能源特色。以太阳能小镇模式为代表的能源特色,符合国情,将迎大发展。未来的“太阳能小镇”,可能是屋顶发电、变电系统、制氢工厂、输氢管道、燃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组合。当前,重点是研究应用模式,攻克关键技术。四是生态特色。防止城市向乡村像摊大饼一样蔓延式发展,而是以葡萄串型、组团式发展为佳。在镇与镇之间,要构建生态围墙。山、水、田、林、路肌理流畅,庭院人家间或其中,大气、水域、土壤得到充分保护,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绿色低碳生活处处显现,人与自然构成生命有机体。五是文化特色。注重地域特色,保护历史文脉,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有文化质感的小镇空间。

        构建特色小镇,还应有体制机制做保证。重点在于构建城乡资源互动对流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双赢。首先是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鼓励确产确权,阳光用地。引导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农村建设。其次是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加强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建设,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其次是加强扶贫开发。对于贫困地区创建特色小镇的,给与更多的政策扶持。(编辑 祝乃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