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京海淀交上高质量发展首季卷
作者:杨学聪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1395 更新时间:2018-6-11 21:42:51 文章录入:zhangkun 责任编辑:zhangkun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周鑫正在调试产品。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北京海淀区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立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推进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在高起点上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几乎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个最初仅囊括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周边区域的“科学城”,在2017年初扩展至海淀区全域,海淀区与科学城融为一体。作为北京“三城一区”建设中的“领头羊”,海淀区正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立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用园丁式熨帖的服务,推动区内企业快速成长;用一项项令人惊叹的经济指标,对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注解。

 

产业聚集“芯”动能

从地域上划分,北京信息服务业中六成集中在海淀,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集群“群星闪耀”。

在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2013年成立的比特大陆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这个总部位于北京奥北科技园的企业,拥有近2000名员工,其中六成是研发人员,在全球多地设有分公司,不仅创造了每9个月推出一代芯片产品的高效率,更实现了数十亿颗芯片的出货量,成为台积电在大陆重要的合作伙伴。

比特大陆已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了三年,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安防、互联网和城市大数据。“我们最初定位为高性能计算技术公司,区块链芯片是拳头产品。”比特大陆人工智能产品战略总监汤炜伟告诉记者,“现在的目标是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为各行业赋能。”

比特大陆切入新领域之际,正是人工智能需求爆发式增长之时。第三方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年增长速度接近三位数,安防、医疗、互联网、智能家居、车、教育等行业“百花齐放”。

人工智能有多大市场?以安防为例,通过特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轻易地把视频中的人、车、物识别出来,找到犯罪嫌疑人,识别准确率高达95%

从芯片到算法,再到中间做软件驱动、固件以及深度学习工具,比特大陆拥有数以百人计且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团队。汤炜伟说,“我们有芯片行业的积淀,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工程化实现量产的能力,能提供从底层到算法的一体化方案,希望成为互联网+人工智能浪潮的参与者”。

海量数据还存在于互联网的图像和视频、会议语音记录、不计其数的街头摄像头中。不断产生的数据,为人工智能输送源源不断的“燃料”,吸引后来者投身这片魅力“蓝海”。

 

在海淀区,像比特大陆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以“自主创新+国际并购”双轮驱动的紫光集团,并购展讯通信和锐迪科,逐步整合为北京紫光展锐,其基带芯片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位。目前,展锐已成为继高通、苹果后,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的公司。兆易创新是国内最大的存储器设计企业。松果电子则具备中高端高性能智能手机系统级芯片的设计、验证、测试等工程化开发能力……

依托高校院所的人才优势,海淀聚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80余家,涉及移动通信、信息安全、处理器等多个领域,2017年企业收入规模达191亿元。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新兴的前沿领域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主导产业挑大梁

集成电路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全球化竞争的特点。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现在海淀聚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河北正定建立封测基地,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我们聚焦的是集成电路里的设计企业。”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产业规划发展处处长舒毕磊告诉记者,总体来看,海淀的设计企业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存储器、图像传感器等芯片领域的技术进步明显。

为了抱稳这个“金娃娃”,并助其健康成长,海淀区建立了集成电路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针对从事集成电路功能研发、设计、应用及相关服务的法人企业,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政策,设立集成电路设计专项配套资金支持领军企业落户、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推动产业上下游合作、吸引领军人才、优化产业环境。

为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聚度和配套服务能力,在海淀北部建设了21万余平方米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成立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公司——中关村芯园,采用许可超市模式运营,进一步降低中小设计企业研发成本、风险与门槛。

此外,还精心培育了一批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持续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为发挥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杠杆作用,改善投融资环境,由区政府出资,联合市集成电路母基金成立了总额20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子基金。

精心的培育总有丰厚回报。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集成电路所属信息业增长惊人。海淀信息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35.5%,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1个百分点,这个“小巨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压舱石”“主引擎”。

随着海淀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落实“挖掘新动力、构建新形态”的工作主线,全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海淀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增速时隔3年重回“八平台”,达8.8%。其中,引领科技创新的信息业和科研业两大行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占比达48.2%,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

“这是海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也为下一阶段海淀经济运行夯实了基础。”海淀区常务副区长孟景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海淀力求从更多角度制定更切实有效的政策,抓关键环节、突破关键技术,使各部门的产业促进工作更精准,行业组织工作有的放矢。“当好培育苗圃的园丁,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高精尖”强支撑

近年来,在北京减量发展的理念下,城市功能定位、人口天花板、禁限目录等对海淀空间、人口、产业三重紧约束进一步增强。减量中怎样谋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高歌猛进,是北京海淀针对每个行业精准施策、悉心培育的实例,更是其在高起点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今年以来,海淀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为构筑高精尖结构,不遗余力。

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拓展基础前沿研究布局,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实验室落地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石墨烯研究院等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关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基地试运行。

随着创新企业数量增长迅速,科技型企业居全市首位。产业迭代发展、融合创新的特点突出,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为代表,符合新经济特征企业占比达73%

成长周期短、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作为促进创新主体高水平融合互动的重要载体,在海淀集聚成长。根据科技部公布的名单,海淀有以小米、滴滴等为代表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和以寒武纪、便利蜂等为代表的新晋独角兽企业等34家,约占北京的1/2,全国的1/5强。从经营情况看,海淀规模以上独角兽企业的年收入同比增长74%

不久前,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投资运营中心三大产权服务机构分别签约入驻海淀。其中,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面向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此外,海淀区还通过不断健全高端人才服务体系,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培养一批具有高度黏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创业合伙人”。随着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发展,区域内已拥有股权投资管理机构690家,管理资本累计达4700亿元,上市、挂牌公司累计897家,其中新三板企业700家。

海淀的目标很明确:力争未来3年,培育2家至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级领军企业,新增6家以上百亿元企业、30家以上亿元企业,新增10家到15家“独角兽”企业,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如今,创新引领、服务主导的高精尖结构有力地支撑着海淀的经济增长。依托持续创新,海淀交上了一份在高起点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文章来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