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济莱“融合”撑起山东经济龙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1338 更新时间:2019-1-13 12:46:43 文章录入:panting 责任编辑:panting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调整后,济南市辖10区2县,面积达到10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0万。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山东发展空间,更好释放新旧动能转换潜力。

济南和莱芜地缘相近、人脉相亲、文化相连。事实上,两地协作由来已久。2013年,在山东公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将构建“济南—莱芜协作区”,实现两市融合;2014年1月1日,济南至莱芜城际快客正式开通,初步实现了济莱城际交通公交化和班线客运同城化;2015年2月份,济南市全面实行济南莱芜跨地域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结”;2016年,山东印发《济莱协作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交通、教育、建筑、旅游、社保等方面23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两市同城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院专家费洪平认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山东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济南莱芜长远可持续发展,促进解决传统产业占比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转型发展困难多等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发挥行政区划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释放区域战略红利。进一步做大做强济南,对于增强济南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发挥全省的中心作用,意义深远。同时,对山东由大变强意义也很重大。

在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段昊看来,济南与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将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产生1+1>2的效应。“济莱‘融合’是实现省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带来质的提升。”段昊告诉记者,莱芜经济体量较小,人口较少,实力甚至不如山东的胶州、龙口等县级市。济莱“融合”后将优化济南的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莱芜区位优势明显有助于济南制造业腾飞。

莱芜地处我国两条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速与青兰高速的交叉点,距离青岛、日照、连云港等重要港口均比济南市区更近。经过多年发展,青银高速济青段运力已接近饱和,但青兰高速仍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济莱“融合”,可以使济南统筹工业布局,充分利用莱芜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提升济南经济的外向程度。通过产业转移,济南可以优化原有的城市空间,实现腾笼换鸟。莱芜原有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活力有限,济南工业企业可以向莱芜转移,丰富莱芜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空间。

济莱“融合”,重要的是质的提升。有关专家还建议,尽管两市相邻,但由于山脉阻隔,交通并不便利。应该加快交通统一布局,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畅通人力资源交流通道,这是实现产业优化布局的重要支撑;同时,还应当尽快制定新的济南市城市规划,协调好北跨战略与原莱芜市发展的关系,尽快打造省会经济的新增长极。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表示,这次区划调整是山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济南和莱芜长远可持续发展,对于切实扬起山东经济龙头,对于增进济南和莱芜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一步,两地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坚决凝聚共建大家庭的强大合力。要抓住重大机遇,坚决当好走在前列排头兵,把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的发展征程上来,全力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