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村土地资本化释放内需增长长期动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67 更新时间:2010-5-14 12:55:34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农村土地资本化释放内需增长长期动力

张茉楠

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关键议题,然而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造成的农业经济落后不仅成为中国内部失衡的最大症结所在,也锁闭了中国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中国怎样再次聚集农村改革的势能和动力、推动更广泛和深入的制度创新,将决定着中国的优势能否延续。当前中国战略部署再从农村发力,吹响深水区改革攻坚战的号角,新一轮土地革命和土地资本化红利的开启所释放出的改革势能,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核心的、全局性的意义。

二元经济是制约内需型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二元性特征在强化,不能不说是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严重损失。城乡结构的失衡引发了经济结构、分配结构、投资结构失衡等一系列内部失衡。

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致富困难、农村消费不足,使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上世纪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7年达到0.48。反映城乡差别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日益扩大,截至2009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153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31。

另一方面,由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根据要素贡献大小进行的,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对应较高的收入。因此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越大,城乡间收入差距也就越大。据统计,2008年中国的GDP结构中,农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11.2%,但这些财富是靠40.8%的劳动力完成的。目前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5.1%。这就是说40.8%的人创造了11.2%的财富,也就是说农村的常住人口55.1%去分配11.2%的财富。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6.59%,由于农村经济分散,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农村投资边际效用是下降的。

可见在中国宏观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趋向成熟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造成的农业经济落后成为中国内部失衡的最大症结所在,也锁闭了中国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

农村土地资本化制度保障比经济反哺更重要

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建立均衡式的城乡互动和工农互动增长机制,要将国家从农业转出发展要素资源的格局调整到工业向农业转入发展要素的格局上来,对整个农业发展给予根本性补益。而怎样再次聚集农村改革的势能和动力,土地这一极具配置能力的资本至关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国家每年都下大力气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提高的效益和幅度却并不尽如人意。好的制度依靠的不是政府的经济反哺,而是制度保障的经济自由、产权自由和流动自由等。盘活资产,让更多的要素流动起来。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建立在私人产权基础上的自由契约。

第一,土地资本化增强了流动性,成为拉动农村消费和投资的润滑剂。由于目前土地制度中的产权模糊,农民不敢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也不能将土地以抵押等方式融资,从而大大限制了土地的收益。土地资本化是为了增加土地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形成农村和农业的资本积累,就是希望以权证的方式虚拟土地使用权未来收入预期的贴现值,使其可以在交易市场上获得强流动性,产生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就业空间或劳动生产率。

第二,通过发行土地债券,建立土地银行等方式来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这是土地资本化的高级阶段,也从更深一个层次触及到了我国长久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我国的内外结构非均衡现象,就是内部的储蓄与投资失衡、外部的出口与进口失衡,其实跟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很有关系。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不能给居民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资产,消费需求肯定跟不上,过多的储蓄不能被国内投资完全吸收,只能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弥补国内投资的不足。如果将来可以通过发行土地债券,甚至成立土地银行,这就可以大大激活农民的各类隐性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另外在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反过来会减少储蓄,达到储蓄与投资的基本平衡。

第三,改变以往城市化的体内循环,拉动城市需求的不断上升,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我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产能过剩年代,由于没有激发起农民的巨大需求潜力,城市化就陷入了一个自我循环的内旋式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跟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相结合,这就是过去30多年农民被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过程。事实上,如果允许农村土地资本化,无论是农民承包的耕地入股、农民宅基地的置换,还是农民以承包地等作为贷款的抵押物,都是从土地资源赋权制度入手,使城乡资源在流动整合中,成为农村创业型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的源泉。因此,以土地资本化为资源汇聚点,围绕金融支持和产业支持,将形成具有发展意义的农村创业型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从藏富于民创富于民转变。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