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卢中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十分紧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96 更新时间:2011-1-17 20:50:13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十分紧迫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缺陷暴露出来,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个坚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条脉络。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四个结构性缺陷

 

  在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时,卢中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失衡。2008年之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是经济过热,资产泡沫膨胀,它的背后就是长期积累的粗放的增长和结构性矛盾,当时国家采取的政策是防止经济过热。
  在危机冲击下,外需骤降,内需回调,这两者的叠加作用使中国经济增长一下跌到6%,同时暴露出产能过剩等问题。国家政策随着形势逐渐变化,由两防一保一防,再到一保
  为了应对危机,就要扩内需、调结构,但调结构容易被忽视,扩内需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原来环评不能上马的项目又重新申请审批,而确实有一大批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上去了。
  第二,内需结构失衡。投资消费两大内需中,投资占的比重太大,消费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大大快于消费增长速度。2008年、2009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保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消费增长缓慢,2009年高达9.1%的增长速度当中,投资贡献了8个点,消费贡献4.6个点,净出口的贡献-3.7%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投资消费关系的调整困难更大。
  第三,收入分配结构失衡。这也是中国的消费增长慢于投资的深层次根源。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当中所占的比重低于政府和企业的比重,工资收入增长低于企业利润增长,这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构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失衡。要解决这个问题,十二五期间应当有一些措施,比如工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这两个同步就是一种政策导向。
  第四,出口增长太粗放。附加值低,结构不合理,国际分工地位低下,能耗高,排放大,这是我国出口增长粗放的集中表现,导致国际危机冲击一来,大量的低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由于出口的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导致在国际上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中国过于依赖出口。据测算,我国1元加工贸易增加值拉动国内GDP仅为0 .3元,而拉动国外GDP高达0.7元,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增加值是在国外实现的,但是按照通常的算法,全部加工贸易的出口贡献都算到我国,这样一种出口结构导致对中国出口贡献的严重高估。

五个坚持抓住经济转型主线

 

  卢中原认为,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复苏比较困难,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严重拖累整体世界经济,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外需总体环境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再出现2005年到2007年这几年较高的外需贡献。这就逼着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外需环境,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卢中原认为,这五点坚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条脉络,抓住了中国下一步推动经济转型的主线。
  其一,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需要符合五条标准。一是,符合专业化和市场化规律;二是,符合本地区或者本国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以及比较优势;三是,要适应本地区、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变化;四是,应当具有国际竞争力;五是,应当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功效。
  其二,我们要抓住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出来的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以新能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其三,建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个非常有高度和深度的新概括。以往谈增长方式转变,通常都不落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来。特别是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候与改善民生的联系比较少。
  发展方式转型到位不到位,成效大还是小,根本上要看我们的成果分配是否更公平、公正,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是否得到更多实惠,这才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卢中原说。

 

两个衔接保证政策灵活性

 

在卢中原看来,制定未来五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的,即十二五期间制定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要考虑两个衔接
  第一个衔接,就是要与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战略部署相衔接。也就是说今后如果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例如美国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时,中国经济会遇到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准备。
  第二个衔接,要与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衔接。这表示十二五不仅要考虑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同时也要考虑怎样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战略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的,因此十二五建议当中提出来要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这是为了继续应对危机冲击。同时,短期政策要和中长期政策结合起来,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就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取向、节奏、力度、时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