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老工业区触角伸向海洋
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新中国曾经的工业摇篮,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东北,迎来了重新崛起的重大机遇。
2009年7月1日,将“率先实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写入规划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至此,辽宁沿海经济带被纳入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触角伸向了海洋。
产业布局:老工业的新生命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建立后,构建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自身形成了涵盖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船舶制造、汽车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的产业体系。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老工业区技术设备老化、竞争力下降,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也逐步拉大。
按照《规划》要求,辽宁沿海将在以大连为核心、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的“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下,依托逾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近3000公里海岸线以及近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重新布局优势产业,借以培育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增长极。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布局旨在充分调动区域内各城市的全面协作与发展。”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体雁对本报记者表示,辽宁坐拥优良沿海开放条件,有助于解决东北地区开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沿海优势重新赋予老工业区生命,将促使东北的产业与市场形成更为紧密的结合,带动东北的开发开放。
《规划》明确,辽宁在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将通过技术革新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伏发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重要交通通道和运输网络,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业。
沈体雁认为,利用沿海条件布局优势港口,随后通过吸引产业要素的聚集,对东北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将逐步显现。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沿海经济带76个港口项目全部开工,新增吞吐能力8000万吨;42个重点产业园区加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区内的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锦州开发区也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十二五”目标:迈进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据201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期间,辽宁将力争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力争迈进东部发达省份行列,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辽宁三大发展区域之一,将力争实现2012年规划目标,形成三区域竞争发展、共促全省经济发展的格局。
“辽宁有着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以及辽西北地区三大省内区域划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张文忠对本报记者介绍,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有着独特的海洋优势,相关产业发展将是未来的新增长点。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将初步建成产业带、城市带和旅游带,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大连要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上辽宁”。
张文忠认为,沿海经济带建设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布局等政策落实,促进经济发展,达到提升城市化水平、打造完善城市环境的整体效果。其中抓住辽宁的沿海优势,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整体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秘书长韩立民对本报记者表示,地处东北的辽东半岛,是环渤海区域与东北地区的接合部,同时其在海洋经济与传统装备制造业二者之间也找到了结合点。
“辽宁历来是海洋经济强省,有较大发展空间。”韩立民说,特别是此次规划中有关两翼的布局,是充分考虑了辽东半岛地跨渤海和黄海的区位优势,利用沿岸城市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推进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
“辽宁沿海经济带聚集了辽宁省内诸多竞争优势城市,未来发展动力不可小视。”张文忠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