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蓝战略孕育黄河三角洲新崛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23 更新时间:2011-4-25 17:46:27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黄蓝战略孕育黄河三角洲新崛起

 

  2009年底和2011年初,国务院分别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一个省有两大国家战略已不多见,而两大战略在同一个城市叠加交汇更是历史的垂青。 
  这个城市就是山东东营——一个诞生在黄河三角洲上的新兴城市。

  而今,黄蓝两大战略如同一架巨大的引擎,在黄河尾闾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催动着一场化茧为蝶、脱胎换骨的蜕变。

黄蓝战略启动腾飞引擎,黄河三角洲资源盘活,谋求率先崛起

  东营市新建成的清风湖风景区美景如画。东营市推进黄蓝战略的一系列规划,在这里向全市人民展开一张美好蓝图。据介绍,在这个宏伟规划中,经济发展突出一带一核六区”:“一带413公里海岸线,打造一条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带;一核即以保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沿海生态环境为核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六区即以六大主体产业区为基础,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城市建设以广利河为主干,建设环城和九横十纵主干水系,形成富有湿地生态特色的水城风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环境。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说,黄蓝两大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叠加聚焦,使东营成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东营在推进黄蓝两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肩负着率先突破崛起的重大使命。
  东营市崛起于黄河河口,渤海湾畔。这里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海岸线长413公里,占全省的1/7;滩涂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人口分别占黄河三角洲和山东半岛的19%5.6%,生产总值却分别占到47%13%。仲春时节,记者行走在黄河三角洲这块年轻的土地上,处处感受到两大战略实施为东营市带来的发展活力。东营市黄蓝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告诉记者:“国家战略给东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来考察投资的国外财团络绎不绝,一些大型新兴项目已经落户东营,许多大银行包括一些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主动上门,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东营港区位于大片滩涂地尽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巴海峰指着港区附近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说,这大片滩涂地都已经名花有主”,中海油、大唐电力等大型企业纷纷进驻,部分企业已经投产。曾经大片荒芜的滩涂地,如今已经启动强有力的发展引擎

黄蓝旋律跃动着新兴产业的希望,新东营在蜕变中孕育转型

  东营是一个因石油而建的新兴城市,建市于1983,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前些年,人们形容东营有370%:70%GDP来自石油,70%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70%的产业来自石油。
  东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姜杰说,东营市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过低,工业中传统工业比重较高。实施黄蓝两大战略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我们建设两大经济区,将吸纳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带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姜杰说。
  东营天圆铜业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圆铜业董事长崔殿文说,天圆最初以纺织起家,主营纺织20多年,年产值达到20亿元后一直难以有新的突破。2008,企业进军高质高效的铜加工产业,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2011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一次成功转型,为企业赢得了再发展的空间。崔殿文说。
  实现成功转型的不仅天圆铜业一个企业。成立于1992年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前后由于开而不发一度面临被摘牌的境地。在经历了一场转型的蜕变之痛后,开发区开始由综合类产业聚集区向高端产业聚集区转变。如今,开发区建设不仅脱胎换骨,2010年还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为高端产业发展和企业壮大搭建起了腾飞的跳板。
  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长起来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公司总经理陈智勇告诉记者,公司拥有自主产权的芯片通过变频技术节约电机能耗30%以上,通过生产商代工生产,公司仅提供技术就能拿到产品附加值的三分之二。
  目前,高科技企业已成为东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东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薛荣建说,“黄蓝战略的吸引力已经开始显现,许多高科技人才开始认可东营,我们提供的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支持也加大了东营产业升级的速度。
  设在东营软件园内的通达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曾经考察了不少地方,最后选择在东营设立分公司,正是看准了东营软件园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硬件投入成本。目前,东营软件园已有ORACLE、胜利软件等几十家大型软件公司入驻。

  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东营全力提升石油装备制造业、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环境友好型工业。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对石油经济的依赖。目前,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提高到73%,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了重大步伐。
  张秋波说,东营市将充分发挥两大战略叠加形成的规划导向效应、政策支持效应和要素聚集效应,努力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争取五年之内,再造一个新东营。

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黄蓝协奏曲奏响科学发展新乐章

九曲黄河,奔流万里,在东营注入浩瀚的渤海。千百年来,河与海在这里交汇碰撞,如今,黄蓝两大战略融合,共同奏响一曲科学发展的新乐章。
  如何科学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经过反复调研,东营市提出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整体思路,并且铺展开统筹发展黄蓝经济、构筑高效生态产业和蓝色产业体系的新格局。
  高效生态、蓝色经济、海陆统筹这些理念,在东营总规划30万亩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中,得到高标准体现。由于附近海域泥沙量大,东营历史上从未养殖过海参。如今在示范区中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海水在涨潮时被引入沉淀池,净化后经沟渠流到每个养殖池,排出的盐分增高的水再用来养殖虾蟹,之后盐场再用这种水晒盐。
  示范区办公室副主任路后起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做到吃干喝净和高效生态,每亩池塘的年纯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目前示范区已建成海参养殖池塘9万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
  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只是海陆统筹发展的一个小注脚。在东营港,巴海峰说:“计划用10年时间把东营港建设形成港区工业、物流、仓储配套的多功能、综合型亿吨深水大港,许多企业的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区的产品出港也会更加方便快捷。 
  张秋波说,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都是生态经济。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要加快构筑三网’(林网、路网、水网)绿化、湿地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五大生态系统,实行海陆生态一体考虑、海陆环境同步建设、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决不能把污水排到渤海湾。我们要创造天蓝、海碧、河清的生态环境,担负起这个重大历史责任。

 

文章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