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
产城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强…
数字经济时代 区域如何抓…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经济…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崛起带动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加快绘…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
链接—《人类减贫的中国…
金融持续助力区域协调发…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以“两黄对接”推进青岛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70 更新时间:2011-8-29 9:12:31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了区域经济板块的调整和产业经济的战略性合作。未来10年,山东半岛地区将依托国家战略,及东亚地区和黄河流域资源,建立起面向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聚集、资金配置、人才互动的功能机制,构成“两黄对接”(黄河流域经济带、环黄海经济圈)的空间布局,全面展开东亚产业聚集、转移、调整、重组的同步竞争。因此,必须以全球视野在战略层面上推动区域或次区域的对外贸易、产业聚集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长三角、京津唐两翼及沿黄流域资源、项目和人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东亚自由贸易(港)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知识成果转化的示范区。

    一、区域经济共同体:战略合作的意义

    经过30年的开发开放,中国区域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的竞争发展;第二阶段的竞合阶段,由竞合转向合作,并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整合与调整,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协同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构成各国或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整合,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精髓。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经济区,在21世纪中叶已进入了区域经济空间整合与调整的发展过程。继20082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后,又陆续涌现了10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同时,国家鼓励先行先试,增设综改试验区,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加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出台了若干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初步形成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中国区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结构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不仅形成了巨大市场需求的经济空间,而且建立了一系列拉动经济转型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这一转型发展不仅仅依靠若干城市自身力量发展,还要求城市群作为其创新平台、原材料来源、商品集散地和城乡缓冲区。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及其发展空间,且融入国际经济技术的步伐加快,城市各项发展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城市或地区之间必然相互依存。这也成为中国沿海经济与内地经济相伴而生的原因之一。期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进一步明确,国内外资本加大了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战略重组,推动了区域经济空间扩张,加快了资产重组和各地产业布局的互动,也形成了集产业并购、重组等行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作为沿黄流域的出海口及东亚航运中心城市之一,青岛是国内外高端产业投资的前沿地区,也是产业经济转移的主要通道和产权交易的平台。青岛进一步加快开放和创新经济发展,为国际经济合作以及黄河流域区域经济拓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沿黄流域经济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供求结构的差别化,与沿海地区及日本、韩国之间具有很强的产业互补性、生产资料互补性、生产要素互补性、市场体系互补性等,进一步加强产业、劳动力和技术等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日本、韩国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加之中国经济发展及国内外产业转型升级引起的重组性扩张,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区域经济共同体对日本、韩国经济及其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关联效应十分明显,积极参与以青岛为平台与通道的黄河流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日本、韩国经济的战略性转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国家或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区域合作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协作链,建设“两黄”对接的产业功能区。在西接黄河流域经济带、南承环黄海经济圈产业转移过程中,通过半岛经济区和黄河流域经济共同体的作用,推进实施中日韩产业经济合作战略以及东亚经济区合作,促进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工业布局结构的协调发展,发挥黄河流域配套平台、转移通道在产业聚集、转移、重组中的作用。因此,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不仅推动了黄河流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资本合作,也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更大的区域范围的流动力度,并可在最短的时间实现产业重组、替代和结构调整。

    实践证明,形成强有力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要加快破解围城式的发展模式,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黄河流域作为产业资产存量大和空间地域广的地区,决定了在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快推进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建立东亚地区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在产权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等领域的优化升级与协调发展。按照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功能性划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水平、多功能的系统服务平台,加速融合到黄河流域市场。将产业转移、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为先导,走以产业聚集、产品配套、互补双赢的发展之路,形成梯度分工、战略合作的发展局面。

    二、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战略合作

    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要顺应创新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充分重视山东半岛地区的有利区位条件,利用蓝色经济区及沿黄流域特色、战略地位、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积极引进和整合国内外资金与资源。以战略性合作,推进形成区域合作的新观念、新模式,加快产业转移产生的扩散效应。建立以“两黄”(黄河流域经济带、环黄海经济圈)为纽带、青岛为中心的合作平台,促使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不断扩张和延伸。

    其次,以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区域差别发展,加快形成区位差别优势、产业差别优势、资源差别优势等,进而形成有利于经济的结构性、差别化的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体系。以“独特产品、独有人才、独到战略”和社会、经济区位中心的合理选择,造就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区域标识和城市品牌,通过创新服务业态、推进先进制造业服务配套的发展,实现产业经济合理有效地转型升级。

    第三,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知识成果,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和经济要素迅速聚集,加快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的广泛集散、交易和重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跨国运作以及本土化兼并和重组,打破二元结构下的体制壁垒和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化,形成区域整体发展,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产业内部调整和结构升级,以此构筑大流通、大开放、大聚集的经济共同体发展格局和竞争环境。

    第四,依据区域资源结构、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点,遵循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原则。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和差异性合作。同时,作为一种区域合作需求,在从事优势互补与双边合作的活动中,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断延伸配套加工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进行区域优势互补和服务链条的有效衔接。

    第五,实现区域经济利益与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统一,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精神,从当前区域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依照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并通过相互持股、产业置换、委托经营、资产抵押、资产重组等利益合作方式,促进经济要素优化配置,并作为建立经济共同体的基本途径,以及推动经济布局合理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

    第六,共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将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有助于产业经济优势互补。通过建立经济共同体,以环黄海经济圈、黄河流域经济圈互动,参与东亚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地区产业置换、技术转让等业务,加快开放开发、实现经济技术协调发展。

    三、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与发展路径

    未来东亚地区的产业、技术、市场及资源的联系日趋紧密,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市场联动及产业优势互补日趋重要。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重点逐步由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发展到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进入科技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的战略合作领域。因此,建设以青岛为龙头、“两黄”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需要在宏观战略层面上有效运用政府和市场的两股力量,以互利双赢的利益关系为导向,全方位、多渠道的协调推进域内经济合作。

    为体现出平等互利、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要通过建立区域战略合作理事会制度,充分调动合作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作为合作与交流的常设平台,可设立常设办公室,提供经济共同体的流域网站建设、论坛设计谋划与协调、研究成果和交易信息的发布、专家顾问的联系与咨询、会展组织和联谊等活动。理事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经济共同体发展战略、协调区域内外关系、统一游戏规则、实现政策整合等。

    同时,加快服务沿黄流域、链接东亚地区的自贸(港)区建设。根据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内外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港区建设要求通信发达、交通便利、交易费低廉及经济发展等条件,加快资源产业化、服务市场化一体化。由于沿黄流域地区企业战略重组及转型升级,至少需要资金数万亿元。面对庞大的资产,需要国内外资本作为重要的现实来源。青岛自贸(港)区作为吸引内外资产、技术、人才,服务、商业、工业和战略性重组的先行先试区,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拓展离岸贸易功能,加快形成离岸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或国际贸易示范区,服务于全球贸易以及易货交易等,为沿黄流域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内外资产重组牵线搭桥。

    此外,以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工业园、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为主导,延伸和扩大区域合作的产业链和服务链。通过参与沿黄地区工业园、开发区的战略性投资,进入黄河流域地区较高层次和附加值的产业置换、产权转让、产权交易,参与企业的并购、置换和进入黄河流域的产业分工体系。根据这些地区产业更新速度、工业园和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变化,可进行产业配套交易和定单交易合作,按照并购策划、对接协商、中介服务、签约成交、权证变更等配套服务,加快与黄河流域企业进行高端收购、产权转让、产业置换的市场化交易与合作。

    为此,需要加快构筑区域经济合作的网络平台:一是统一信息采集表式和信息分类标准,提高信息利用价值,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二是利用黄河流域的网络平台,建立经济共同体数据库,整合各地区、各单位的信息,统一发布、共同维护,使网站成为经济共同体的信息集散中心;三是在经济共同体信息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以资产为纽带,共同出资成立信息咨询研究机构,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共同体运作的程度;四是建立合理科学的信息统计标准与方法。通过科学方法,对案例宗数、交易金额等反映市场动态的数据,为企业提供产业、技术、贸易、资本结构调整等市场信息。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