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
产城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强…
数字经济时代 区域如何抓…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经济…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崛起带动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加快绘…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
链接—《人类减贫的中国…
金融持续助力区域协调发…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日本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对浙江的启示
作者:李刚、黄… 文章来源:浙江经济 点击数:1851 更新时间:2011-12-9 19:13:38

    日本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过程,既非全靠自主力量发展的“播种方式”,也非依靠全部引进成套设备的“移植方式”,而是采用了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引进必要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嫁接方式”,形成了从消化吸收到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赶超路径。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因其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而成为各行业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以及国家与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日本振兴装备制造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通过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在短短数十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装备制造业强国。浙江是我国继广东、上海、江苏之后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省份,发展装备制造业不仅在带动经济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浙江省实现工业创新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要点。本文将着重回顾与总结日本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以期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历程回顾和发展特征

    回顾日本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若干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崛起阶段(1955-1973年)。1955-1957年,日本政府连续颁布了《石油化学工业扶持政策》、《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及《电子工业临时措施法》,为日本工业发展由轻工业向重型化方向转变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阶段,日本重工业产品出口占工业产品总出口的比重由38%跃升至72.9%,其中以汽车为代表的输送机械制造领域表现最为突出。

    第二阶段为结构调整阶段(1974-1986年)。1973年的石油危机,更大大降低了“日本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严峻的形势迫使日本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集约型转变。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当美欧等发达国家仍挣扎于石油危机时,日本的节能家电却风靡世界,省油轿车也大举占领北美市场。

    第三阶段为全球扩张阶段(1987-200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广场协议”的签署,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日本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了全球扩张的步伐,特别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如金属制品、纺织机械等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尽管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日本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不容乐观,但装备制造业仍得以保持着较高的收益水平。

    第四阶段为技术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进入到新世纪,研究开发上升至日本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升级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众多全球性跨国公司如东芝、丰田等均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相继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成立国际技术联盟,并购海外企业,吸引高端人才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研发。一方面重视利用新技术优化传统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则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输送机械、精密机械等),保持其产业竞争力。

    日本装备制造业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产业结构完备且高端化趋势明显。日本的装备制造业由六个分行业组成,分别为金属制品制造、一般机械器具制造、电气机械器具制造、情报机械器具制造、输送机械器具制造和精密机械器具制造6个门类、186个细分行业。不仅包括主机,也有辅机与配套件,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也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齐全的产品种类和较高的科技含量。日本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高端化发展趋势,劳动密集型的金属制品和研发强度相对较低的电气机械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所占比重逐渐缩小,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情报通信机械的增长则较为迅猛,成为日本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新增长点。新世纪以来,输送机械制造更是超过传统的电气机械制造成为推动日本装备制造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产业力量,而高端的精密机械虽然目前所占比重有限,但却体现了日本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是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日本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过程,既非全靠自主力量发展的“播种方式”,也非依靠全部引进成套设备的“移植方式”,而是采用了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引进必要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嫁接方式”,形成了从消化吸收到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赶超路径。自1950年至1979年,日本共引进技术约3.4万项,其中装备制造业是引进技术最多的部门。日本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的重点有两方面:(1)重点引进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先进技术,兼采各国之长,重视消化吸收以形成自己的专有技术;(2)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各大公司都把技术创新放在头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6年,日本电机与精密仪器等领域的11家主要厂商的研发投入突破290亿美元,企业平均研发强度高达4.16%,远远高于2.1%的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聚。日本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空间分布具有临海性特征,主要集中于“三湾一海”,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京滨集聚区以中小型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众多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领域内的中小企业集中布局且产品开发型企业日益取代承包加工型企业,演化为强大的区域创新能力;阪神及中京集聚区则以旗舰型企业的规模优势为依托,周围大量的供应链厂商及配套企业之间交织成网,是与美国五大湖区和德国鲁尔区齐名的世界三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名古屋东部的丰田汽车城,凭借着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配套供应厂商之间的相互协作,成长为世界级的汽车制造基地。

对浙江的启示

    浙江省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企业资产约占全国总量的10%,企业区域集中度较高,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0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38.9亿元,约占全省工业增加总值的41.3%,是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成绩斐然,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结构低端化,产品层次较低;研发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与日本相比,浙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资源匮乏、土地利用制约、人力成本上扬、原材料价格飙升等不利因素,因而浙江在发展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提升产品层次。目前浙江装备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装备和一般机械装备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在全国的比重较低,成套设备少,多数为零配件器具制造,装备制造业产品以中低档次为主,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对此,可以采取两条途径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一是根据产业基础及临港优势有选择地发展符合实际的装备制造业,如汽车整车制造、船舶修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同时将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产业适度转移出省外,以规避资源劣势;二是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对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提升产品层次。

    促进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针对省内企业重引进轻消化、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两翼,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通过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使技术引进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大对于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制订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活动,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大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浙江省现有的市场与经济基础优势,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切实提高杭甬、温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

表1  日本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概况

工业基地

区域范围

代表性产业

 

企业数量(家)

 

京滨工业区

东京及围绕东京湾的附近地区,其中东京湾东面的鹿岛是最集中的地区

 

电气、情报及精密机械器具制造业

电气(1039)情报(540)

精密(744)

阪神工业区

 

大阪、神户、京都等城市为中心

 

一般、电气及情报用机械器具制造业

 

一般(450)电气(1459)

情报(325)

中京工业区

以名古屋港口为依托的东京与京都之间地区

输送及精密机械器具制造业

输送(2225)精密(202)

数据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2007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尽管浙江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优势较大,但是企业的规模与效益却普遍偏低。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户均收入为0.7亿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6%。从企业构成来看,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国资背景企业所占比重极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呈现出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模式。政府应加强对于大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用地、贷款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一定的倾斜政策,确保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合理规划,引导供应商及配套企业集中布局,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最大限度的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品牌企业的打造。同时,在力主自身培育的基础,还可以面向海内外积极引进大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进驻,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浙江经济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