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政策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中国“城市病”的政策根…
中国大城市崛起成为全球…
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
姚洋:中国城市化的两个…
陆铭谈城市发展模式与城…
什么是中国式城市化
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排行榜…
陈钊:中国大城市尚不够…
中科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城市化不能缺了“人的城市化”
作者:朱昌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17 更新时间:2012-3-9 21:16:26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1122日表示,农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城市化进程滞后,造成大量“伪城市化”农民。征地矛盾增多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漠视征地法律程序,造成耕地快速减少,牺牲农民利益。土地政策、土地立法重点将转向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等。(1123日《京华时报》)

常态视角下,城市病”大多被阐释为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就业困难以及随之引发的诸如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综合性的不良症状。然而,如是宏观层面中的概念表述,往往掩盖了更为具体的城市化负面之痛。尤其是在“城市化速度世界最快”的语境之下,那些“艰难转身”的特殊群体更应被关注。甘藏春所称的“伪城市化”农民显然就属该列。

“城市病”的最终承受者无疑是市民,而从抗压能力而言,那些刚从土地上离开的“新市民”,无疑是最弱的一环。“人的城市化滞后”的背后是制度缺位。

必须承认,“伪城市化”农民的表现绝不仅限于农民与市民的文化和素质差距,而更多在于转变过程中的身份落差导致的权利失衡。一是征地补偿机制的设计欠缺。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今征地模式实行的是货币化兑现,即直接用土地面积作为补偿标准,而非长效的制度性补偿。这种方式,一方面催生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同时为“伪城市化”农民的诞生埋下祸根。

制造“伪城市化”农民的另一推手,是近年来城市化浪潮的剧烈与管理者对于城市化的过度迷恋。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曾言:“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在这种态势之下,违规征地得以强力推行,甚至出现“数字上的城市化”,即片面追求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就业问题却被一再搁置,由此衍生“被城市化”的恶果,“伪城市化”农民自然难以避及。

耕地的重重透支,农民表面看来进入城市,而在身份上却难以实现转身,在“回不去的乡村与进不去的城市”之间,“伪城市”农民成为一个异类存在。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处于灰色地带的他们,只是充当了城市化浪潮中的数字支撑。

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城市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命题,而绝非数字上的变迁。然而,“伪城市化”农民的出现则是简化思维下的一个直接投影,更是不折不扣的“城市病”。要想真正杜绝病态式的城市化,在管理者眼中,至少要让“城市化”的概念丰富起来,即城市化中不能缺了“人的城市化”。

资料来源:大众日报

文章录入:renjianhui    责任编辑:renjianhui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