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欠帐;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障残缺不全;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低于城市的扩张”,这些因素导致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不可持续。
低成本城市化难以持续
按现有的统计口径,中国的城市化率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51.3%,从这个指标来看,似乎中国的城里人已经超过了农民。陈锡文回忆说:“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大概只有18%,现在提高到了51%以上,33年过去了,平均每年都达到了一个百分点水平的提高。”
但陈锡文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推进是不可持续的。
首先,表现在目前城镇化推进的路径和方式难以持续。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快增长建立在低成本的强行推进基础上,这些低成本的因素包括:土地低成本;劳动力的低成本;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欠帐;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障残缺不全;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低于城市的扩张。
其次,城镇化过程中明显表现出集约性不够,单位面积产出和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陈锡文举例说,在我国,深圳的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算是相当高的,但是包括居住面积在内的整个深圳市的建筑用地,每个单位的产出是4亿人民币,和香港的差距非常之大。陈锡文说:“反过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即使不再扩大现有城市的面积,其实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第三,从目前的城市化推进情况来看,资源要素的可持续性正在日渐减弱,也就是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不断的减弱。
陈锡文举例说,照现在的规划要求,城镇地区每一平方公里要求能够居住一万人。上海现在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人,正在朝着3000万目标迈进,总的面积就要突破3000平方公里。而上海如果扣除几个岛屿,总的开发面积大概只有5000多平方公里。陈锡文不无担忧地说:“如果开发强度要超过3000平方公里,可想而知,不透水的地面会有多少?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迫切需要提高人口的城镇化比例
“当前城镇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提高人口的城镇化比例。”陈锡文说,虽然按常住人口的口径来统计,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1%,但其实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虽然在城市就业,但是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市民的待遇,他们要真正融入为市民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做。
去年年底现有的农业户籍人口是9.35亿,51.3%比例的城镇化水平,至少要砍掉1/3,也就是在目前的城镇人口里面,至少有1/3的人还有一个成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至少还有2亿多人要进城,而现在进来的2亿多人还没有落地。很多地方都陷入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就是农民进城落不了户。”陈锡文认为,可以参照国际经验,给农民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和过渡的时间。例如泰国曼谷,大概也有300万以上的农民工,有人赚了钱就回家盖房子,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就想成为曼谷人。选择赚钱要回去的,可以到劳动局报到,上缴工伤保险;但是未来要选择成为曼谷人,就要像曼谷人一样交纳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社会,交了8年以后,当地政府就会认可市民身份。
“第一个是努力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城乡均等化,只有逐步的使个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处在同个水平上,人才有了留在城市当市民还是在农村当农民的选择。”陈锡文说。
此外,陈锡文建议,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农村的凋闭,农业的衰败和农民的被边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