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正式宣布日本加入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日本也就此成为TPP的第12个谈判参与国。日本的加入,不但意味着参与TPP谈判的国家有望组成一个拥有约8亿人口、域内GDP总额占全球GDP近40%的世界最大经济圈,也意味着一个在APEC框架之外、由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雏形已然显现。
TPP原本是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等四个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规模不大的国家发起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在2006年5月正式生效后,该协定自身的福利效应和影响力并不显著。2009年11月美国正式加入谈判进程后,扩充到包括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
TPP扩容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日本等国正式加入TPP多边谈判,参与TPP谈判的经济体将达到12个,涵盖的经济规模将占到全球经济的近40%。一旦TPP按美国倡导的高标准、新模式的设想谈判成功,这TPP12国内部将形成约8亿人口的市场,不仅会给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严重冲击,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也将给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国的地区经贸合作带来重大的挑战与风险。
1、对制造业出口带来冲击
迄今为止,美国主导下的TPP并未对中国发出谈判邀请。如果TPP成功吸纳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而成为事实上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必然会对游离于体系之外的中国出口、跨境直接投资乃至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如果中国一直处于TPP之外,还可能受到TPP集团国家在进口关税方面的贸易歧视,中国原有的出口市场可能会被挤占,将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从而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带来冲击。
2、工业发展或陷入两难境地
美国主导的TPP力图拔高初始四国所订立的协议标准,突出体现在设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较高的进入门槛上。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特别强调对假冒商标的取缔以及对各国制定版权法权利的限制;劳工和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独立的议题,反映了美国在当前国际劳工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新主张、新动向,其严格程度远超多数TPP谈判方和其它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的标准。
美国通过TPP谋划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贸易新规则,对中国工业经济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它将使我国工业的发展陷入两难境地。不加入TPP,我国将有可能因游离于体系之外,遭受制造业出口冲击以及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削减;而加入TPP,则可能削弱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与威胁到我国产业发展安全。与此同时,在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境保护标准之下,也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工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不利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在TPP谈判中,美国还提议限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扶持,主张限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特惠待遇和补贴。从目前来看,此举直接目的是针对越南,但长期目的被认为是针对中国,如果届时中国也申请加入TPP。
3、影响工业“走出去”战略
TPP致力于发展横跨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区域贸易,其潜在的发展规模可能与APEC形成高度重叠。同时,由于它是在APEC框架以外所达成的协定,从而不受中国所倡导的“APEC方式”(包括“协调的单边主义”、非约束性、自主自愿原则)的束缚。
因此,随着美国所主导的TPP不断发展壮大,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作用将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美国放弃。尤其重要的是,TPP推进步伐的加快,将可能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乃至架空现有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3”和“10+6”区域贸易自由化安排。尤其是日本加入TPP,美日GDP总量将占到TPP谈判国GDP规模的91%,TPP将成为事实上的美日FTA,有可能使日美在经济上更加接近,有利于美国控制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从而影响我国稳步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削弱我国在亚太区域合作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必将对我国工业的“走出去”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四方面应对TPP带来的挑战
目前的TPP成员以及可能扩大的TPP成员都直接或间接与我国有着重要的经济往来。面对美国的TPP新战略,我国应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积极稳妥地应对TPP带来的挑战。
1、秉持开放立场看待和参与TPP
尽管TPP目前的发展前景不甚明朗,敏感的农产品、环境保护、劳工标准问题,新的协定安排与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的融合,日本等国能否最终加入等,都有可能成为TPP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但是,对于美国试图通过TPP来制衡中国、重振其亚太地区主导地位的战略意图,不能不高度重视。
一方面,我国的贸易发展、亚太地区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很难抛开美国;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政治、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中日韩、“10+3”等纯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对TPP发展应持有开放的心态。在前期可以密切跟踪研究TPP谈判议题和进程,积极研究TPP的相关条款、规则。如果TPP对中国开放,则可以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格局,权衡自身综合利益,选择合适时机参与TPP谈判。当然,在谈判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和包容、渐进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强调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在敏感产品和部门的自由化、环境与贸易、劳工标准等争议较大的议题上据理力争,争取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同时,主张TPP应该是对多边贸易体系、对WTO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谋求更多的共享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机会。
2、做实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洽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贸易区,目前我国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是我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自贸区建立以来,双方的贸易往来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这意味着93%的东盟出口到我国的产品贸易关税为零,不但使得我国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非加工贸易都可零关税地进口原材料,而且也促进了东盟各国出口的增加,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做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实现东盟对我国较大贸易顺差的同时,着力推动东盟各国对我国出口产品也实现零关税,促使东盟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这对于稳固我国在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中的地位,确保我国在现有形势下实现经济继续繁荣意义重大。
3、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日、韩之间的沟通和政策协调,推动中日韩合作尽快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当前我国需要将更多精力用于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我国应加紧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快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东亚国家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利用农业这一亚洲各国普遍的薄弱环节,在谈判初期可就农产品开放问题适度放宽条件,以进一步激发日韩两国参与谈判的热情。此外,对于日、韩两国高新技术产品、核心零部件的出口,我国可考虑实行零关税,以增加进口。这样,在减少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引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4、加强知识产权和劳工、环境保护标准建设
从目前情况看,TPP的有关政府采购、界定国有企业角色、高标准的知识产权和劳工、环境保护,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竞争形成巨大挑战。从现阶段开始,应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劳工和环保标准的建设。
首先,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体现自身利益,积极发展绿色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其次,积极调整并完善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提高劳工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并对贸易企业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和劳工环境保护标准,培育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承受相应成本、压力和风险的能力。再次,应推动国有企业与垄断行业的改革,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