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城市的拥挤——全面放开生育与“城市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财新网 点击数:1669 更新时间:2013-3-28 15:16:30

拥挤是中国人口太多的直观印象之一。但中国拥挤的地方基本在大中城市;一些小城市、大部分城镇和无数村庄并不拥挤。据《2011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所有地级和地级以上近300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千分之三,相当于耕地面积的2.4%,远少于村庄占地面积。就算实际建成区面积被低估,这些数据也说明城市的拥挤并非土地不够。

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会稳定在两种相反力量的平衡上。一是聚集提高效率的向心力,二是聚集产生压迫感的离心力。所以城市的拥挤是人们为了得到人口聚集所带来的效率提高,乃至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处所付出的代价。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城市的拥挤程度取决于居住和交通形式。经济发达的国家通常更有意愿和能力去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让城市密度较低也能达到效率的提到。相反,贫穷国家的城市普遍更拥挤,哪怕这些国家的人口更少。三十年前,中国城市的市区密度就比现在要大得多,虽然那时的城市人口远少于现在。

我们对城市拥挤程度的分析基于Demographia2011)编辑的世界各城市集聚体的数据。城市集聚体定义为空间上连成一片的建成区,其面积主要根据卫星地图按统一的规则分析计算得出,人口数则将次级相关行政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加总后扣除农村地区的人口得出。在有关全球城市的各种数据来源中,该数据集的定义在经济学意义上最合理,也让不同国家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由于按卫星地图对建成区的界定可能比中国对城市建成区的定义更宽松,Demographia数据中的建成区面积通常要大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中的建成区面积。但是,Demographia对全球城市采取的标准是统一的,因而不会对分析产生系统性影响。

我们把单个城市集聚体的拥挤度定义为其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也就是建成区人口/建成区面积。下图是全球221个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集聚体的拥挤度与所在国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关系。该图显示,大城市拥挤度与所在国的人口密度成正比,与所在国的人均GDP成反比,但与后者的相关性更高。分析表明,所在国人口少一半,拥挤度要低6.8%,但所在国人均GDP20%,拥挤度要低7%。换言之,对大城市拥挤度来说,全国人口少一半所对应的差异,不如两三年的经济增长。

城市拥挤度(建成区人口密度)与所在国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关系

 上图的中国城市中拥挤度最高的是香港。该图显示,除香港外,中国大城市的拥挤度仅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全球221个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集聚体中,上海和北京的拥挤度(建成区人口密度)分别处于第114139位, 仅属中等偏轻水平。阿根廷面积是中国四分之一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但首都布宜诺斯艾利却集中了全国40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拥挤度高于北京。巴西的面积是中国的89%,人口仅有中国的14%,但圣保罗拥挤度高于北京和上海,里约热内卢的拥挤度与上海相当。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东京、巴黎、纽约的拥挤度则远低于北京和上海。

大幅减少中国的人口并不能缓解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种种问题。实际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会形成更多的规模不同的城市,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在中国,不喜欢北京或上海的人还可以去武汉、西安、沈阳、重庆这些大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几百万人,有各种工作机会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在地广人稀的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外,其他城市的规模都偏小,生活单调。如果中国人口下降到几亿,有志向的年轻人更会涌入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百万人口的城市则会萎缩到几十万人,而很多中小城市更会衰败,让人们可选择的城市数量大幅度减少。

因为人口老化和萎缩,在日本,现在只有东京和大阪还有一些活力。俄罗斯总人口从19922012年减少了3.8%,但由于大量外地移民涌入,莫斯科的人口却增加了数百万,绝对和相对增长幅度都在全俄83个地区中排名第一(英国电讯报, 2011),导致莫斯科房价飞涨,均价一度居全球第二(福布斯,2009),交通日益恶化,拥堵程度在2009年被《金融时报》排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北京和约翰内斯堡。同时,俄罗斯很多中小城市却在衰败。从20022010年,俄罗斯人口下降了约1%,自然下降约1.5%。同期,俄罗斯的人口100万以上, 20100万,和20万以下的城市中,人口增长的城市的比例分别为84.6%50.6%,和39.3%。换言之,绝大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在增长,但大部分小城市的人口却在衰减;位于远东的一些城镇甚至被废弃。

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卡迪坎(Кадыкчан),一度拥有上万居民,于2007年被废弃(卡迪坎网站, 2012 Kadykchan2007)。 俄罗斯在过去20年的所谓人口衰减的灾难中,总人口从1.48亿降至1.43亿,年均减少幅度为0.18%,如果不计外来移民,年均自然减少幅度为0.47%。中国即使2014年完全放开生育,如果鼓励生育不成功,人口从2040年开始至本世纪末的60年间将从14亿降至7亿甚至更少,年均减少幅度为1%以上,每13年减少一个俄罗斯,下降速度是至少俄罗斯的5倍以上。俄罗斯人口衰减只是持续20年,现在已经暂时停止,而中国人口的衰减时间可能持续上百年。

卡迪坎(Кадыкчан) - 俄罗斯远东被废弃的城镇之一

 可以预料,如果中国人口下降到7亿,中华大地将有无数城镇面临着卡迪坎这样的命运。中国的人口现在还未减少,但按《中国青年报》在201319日的报道,中国过去10年消失了近百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数百个。不过,我们未见到可靠的数据源,因此对该数据存有疑问。我们猜想,这种减少可能主要是因为自然村的定义改变所致,但目前无法验证。尽管如此,村庄空心化的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下图是江西省安义县南坑村,该村离省会南昌仅80余公里,原本有136口人,但现在仅剩一名老人和他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尽管村庄的消失和凋敝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进城,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所谓中国土地人满为患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随着未来人口的急剧下降,消失和凋敝的将不仅是村庄,而是城镇,甚至是小城市,乃至中小城市,最后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衰微。

仅剩一名老人和他女儿的江西省安义县南坑村

 

总之,中国拥挤的地方大都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城市的拥挤是效率提高的代价,与全国的人口规模关系不大,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关联性很高。经济越发达,越有意愿和能力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让城市越不拥挤。

中国大城市的拥挤程度在全球仅处于中等水平,比发达国家要高,但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要低,哪怕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广人稀。

如果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比较可以反映全国人口规模与大城市拥挤度的关系,那么全国人口下降对缓解城市拥挤度的作用效果有限;全国人口下降一半所对应的缓解不过是两三年的经济发展。

而且,俄罗斯与日本的经验表明,人口规模长期衰减下,人口分布会更不均匀,大量中小城市和城镇会衰败,年轻人更可能会涌向大城市,既不能缓解大城市的问题,也让人们可以选择的城市大幅减少。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建议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并在补偿生育反弹后再度下滑到替代水平之下时,以大幅减轻父母养育负担的方式鼓励生育,尽量缓解未来人口的衰减幅度,最大程度地维持未来中国的活力。

文章来源:财新网

 

 

文章录入:weixuhong    责任编辑:weixu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