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承载着党和国家开启新一轮改革征程的宏图伟略,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领航探路的重要使命,始终得到中央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两度提及建设自贸试验区,要求建设好、管理好自贸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韩正书记明确要求,力争在今年四季度,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年时,总结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机制。从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可以看出,能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已成为检验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自贸试验区正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稳步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制度创新活力和改革成效已逐步显现。
一、全力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自贸试验区,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此,我们探索推进了四项制度创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推动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营造各类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们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按照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
一是探索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建立更为开放和透明的外资准入管理体系,我们制定发布了2013年版负面清单以及新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负面清单具体到行业小类,政策空间进一步释放。对于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合同章程,全部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正在制定的2014年版负面清单,将参照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增加透明度和开放度。
二是改革商事登记制度。为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我们探索建立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审批与监管、监管与自律相统一的登记制度。目前,区内企业注册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
三是建立工商“一口受理”制度。试验区管委会、工商、税务、质监四个部门实行“一口受理、综合办理”的服务模式,企业新设备案4天可取得备案证明、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努力对标国际标准提升登记便利化程度。
四是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我们充分尊重企业投资自主决策权,对境外投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目前,管委会可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境外投资项目、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意见(证书)。我们还将优化境外投资流程,探索建立适应多种境外投资模式的服务体系,搭建境外投资服务促进平台,打造中国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二)加快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构建安全化、便捷化的监管服务体系
我们积极创新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促进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使企业贸易运作更加便利。
一是创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为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我们探索“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目前,海关试点凭舱单“先入区、后报关”、“分送集报、自行运输”等模式,实施简化进境备案清单要素、分批进出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检验检疫实施“即查即放”、“快检快放”等查验模式,推出入境再利用产业支持措施,并探索“采信第三方机构检验结果”、进口产品风险分级管理等制度。
二是深化研究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经实现对保税货物、非保税货物、口岸货物的状态分类监管,有效提高了通关速度。我们还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保区启动试点,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是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联合国、世贸组织都将“单一窗口”列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信息平台,一次性提交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要求。我们将充分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先进经验,研究“单一窗口”运作模式和操作规范,争取尽快上线测试,提高口岸部门监管便利化程度。
(三)落实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