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
产城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强…
数字经济时代 区域如何抓…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经济…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崛起带动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加快绘…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
链接—《人类减贫的中国…
金融持续助力区域协调发…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突破“盆地桎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声音)
作者:唐良智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778 更新时间:2016-9-21 21:54:54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成都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和城市负责的态度,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勇担使命、奋力前行,助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

  成都当前发展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和城市负责的态度,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西部宿命盆地桎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坚定不移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担使命、奋力前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全方位开放,助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升城市工作全局性。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适时推动成都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在成都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拉开城市发展架构,拓展成都外部空间,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城市动力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加快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始终依靠改革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学制定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做强成都工业经济,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实力靠经济,城市品位靠文化。而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协同发展,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塑造城市精神,彰显城市现代文化魅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围绕民心民愿,持续改善民生,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法治为基,推动成都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加快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日前在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 刘裕国 王明峰整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录入:zhangqian    责任编辑:zhangqia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