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庆波】 全国两会期间,一张可以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票”送到了香港手中:“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当《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战略的时候,香港社会再次感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厚爱,对香港保持繁荣发展又添信心。
香港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周浩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获得政策层面上新的提升,体现了中央对香港一如既往的支持,也打开了香港发展新的想象空间。作为涵盖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已然坐拥约1亿人口、面积56000多平方公里、GDP规模达13000亿美元的粤港澳大湾区,过去的发展成就已经相当傲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表现在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为国家发展接续动力,发挥经济领先优势、为国家深化改革提供助力等。
“机会难得,给了香港一个突破发展瓶颈的大好平台。” 香港岭南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经济学系教授魏向东表示,由于过往香港经济缺乏长远发展规划,错失了发展高科技行业的良机。“香港只有与珠三角地区联动配合,才能在内地科技创新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魏向东认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构思,主要在于将该区域的经济资源进行更好的优化配置,借助一体化和再分工推进经济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香港现有的格局已经严重约束自身优势的发挥,而有了大湾区这一新的平台,香港的生产力有望进一步释放。”香港珠海学院商学院院长何泺生说,“更为重要的是,大湾区规划重新定义了泛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使它们彼此之间由竞争关系转为合作关系。”
湾区大都市群体形态已有成功的先例。“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包括了旧金山、圣荷西及附近的一二十个城镇,孕育出了著名的科技中心硅谷,也拥有全球顶尖的几所大学,也是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原主任雷鼎鸣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发达的交通网络,还有“一国两制”下实践政策制度创新的宝贵土壤,有潜力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也是关系民生的福利工程。魏向东认为,大湾区建设将会增加的基础设施、形成的深度融合、造就的一体发展,有助于减轻香港因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矛盾。
早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这一战略之前,香港一些社会团体已经觅得先机,行动起来。“我们工会联合会早早布局,已经在大湾区内设了5个服务点,将来定能大有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吴秋北说。
发展需要对标,行动需要对焦。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具有现实意义,香港与粤澳合作基础良好,应珍惜机遇。而香港社会泛政治化,阻碍经济发展,值得社会思考。
“香港过去就区域合作显得相对被动,错过了许多机遇,如果香港能把握这次大湾区发展机会,必定再一次腾飞。”吴秋北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