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
产城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强…
数字经济时代 区域如何抓…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经济…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崛起带动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加快绘…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
链接—《人类减贫的中国…
金融持续助力区域协调发…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广西:土地金贵 精准匹配(经济聚焦)
——创新推行指标核销制,用地审批三级联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060 更新时间:2019-3-31 17:43:3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如何把金贵的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如何让企业不再为繁琐的用地审批流程头疼?如何为扶贫搬迁项目按期完成争取时间?广西创新推行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用地审批“三级联审”、扶贫项目“边建边报”等政策,提高用地审批效率。

  要问过去投资上项目,什么最让人头疼?

  “当然是用地审批!最繁琐!” 广西桂海实业集团董事长王必云说。

  然而这次,情况变了。“过去整个过程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现在有了核销制,感觉办事不‘卡壳’了,只要前期工作做好了,符合相关政策,土地很快就能办下来。”王必云连连点赞。

  精准核销,指标用在刀刃上

  今年初,用地面积约5.25公顷的广西防城港市桂海跨境电商快递物流园拿到了自治区政府的用地批文。作为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在广西自然资源厅推行的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和建设用地审批“三级联审”双重护航下,用地申请仅受理5个工作日后就通过了审查,成为“放管服”改革的受益者。

  用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建设项目需要用地,但用地指标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面对全国性的普遍难题,过去一些项目“有锅无米”,一些项目又“有米无锅”,金贵的用地指标有时反而闲置浪费,令人惋惜。广西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罗讲平告诉记者,这是由于过去用地指标投放不精准、使用效率不高造成的。

  精准,成了解决这一大矛盾的关键词。

  为提高项目用地保障的精准度,2017年5月,原广西国土资源厅改革用地计划指标管理,率先试行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度。

  一般的用地审批,用地单位须向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级申请用地指标,待指标审核通过并正式下达后,再组织用地报批材料逐级报批。

  推行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后,列入当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计划项目和自治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项目,不需事先向自然资源部门申请用地指标,可直接组织用地报批材料上报,通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查并完成缴费后,直接保障用地指标。

  “这是减少用地审批环节的重要举措,搭建了土地供给的‘直通车’,确保了急需开工重大项目的及时落地,实现了用地指标投放与急需用地项目的精准配置。”广西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介绍。

  精准度提高了,用地审批效率也立竿见影地提高了,特别是列入单独选址的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审批平均缩减了1个月左右。2017年5月至2018年底,广西先后核销了197个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用地,共批准用地指标4560多公顷。

  审批下放,三级联审疏通堵点

  广西自然资源厅加快审批权力下放,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了更加利企降本的建设经营环境。

  2018年11月,广西授权和委托设区市政府审批乡镇批次用地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这是近年来广西规模最大的土地管理审批改革。同时,广西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修改程序,实行上下级多部门并联一次性论证,易地扶贫搬迁等6类项目的规划修改与用地报批同步审查,疏通了项目用地的规划“堵点”,使全区建设项目规划修改审批平均缩减了1个月左右。

  实行“三级联审”,是广西破解用地审批堵点的关键所在。针对用地报批前期工作不扎实、用地报件质量差、履行审查职责不到位等问题,自然资源厅自主开发了全区建设用地“三级联审”系统,在全国率先实行自治区、市、县同步联合审批,促进了“放”与“管”的无缝衔接。

  2018年10月,面积为18.68公顷的贵港市西江保税物流中心,用地报批材料通过“三级联审”系统上报后,第三天就通过了自治区审查。面积为50.4公顷的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城北校区扩建项目用地,甚至实现了当天受理当天办结。

  “作为广西第二家保税物流中心,可以说我们赶上了政策创新的好时代。以前即使项目具备了开工条件,也要通过层层审批才能拿到土地,用地刚批下来市场环境又变了。现在只要项目符合条件,马上就能通过网上报批解决用地难题,及时进入开工程序,对企业来说这项政策真是及时雨啊!”贵港西江保税物流中心项目负责人钟高基说。

  一批大规模、强有力的“放管服”改革举措,提高了建设用地审批效率。2018年,广西先后下达用地指标1.04万公顷、批准用地1.52万公顷,528个自治区重大项目用地实现了应保尽保。

  边建边报,扶贫项目有了南丹速度

  1个月完成选址,20天完成征地,150天内动员1.35万人搬迁。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占地约80公顷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南丹速度”。

  “一年前我还住在大山里,缺土地缺产业,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喝水都成问题。2017年6月,里湖片区安置工程动工,我家被列入搬迁计划。本以为还要两三年才能搬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建成入住了。远离了大山恶劣的自然条件,才发现其实致富的门路很多。现在我在村里做电商,吃穿再也不用愁了。”易地搬迁安置项目给白裤瑶移民何文兵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按照原先项目用地先报后建的政策,项目用地拿不到,就无法施工建设;如果报批完再建设,可能又错过了施工的最佳季节。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是要和时间赛跑的,如果施工推迟还怎么按期完成任务?最终的解决之策,是“边建边报”。

  突破政策藩篱,要的是勇气。巧妙布局,要的更是智慧。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难啃的骨头。我们突破土地管理政策藩篱,允许项目用地一边报批一边建设,这样就利用好了项目建设与用地审批的时间差,为按期实现全面脱贫摘帽赢得了时间。”陈建军告诉记者。

  2016年4月,广西在全国率先试行脱贫攻坚项目用地“边建边报”政策,明确因扶贫搬迁安置需要、当年必须建成安置的移民集中居住区及其配套道路、给排水、供电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其用地先用后报、边建边报。

如今,南丹县的白裤瑶群众把家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同时也把浓郁的民族风情搬了出来,新家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录入:panting    责任编辑:panti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