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东北振兴,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东北振兴理念的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组成部分,既从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点振兴东北地区,又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着眼全国老工业城市振兴;既强调工业振兴、城市振兴,又强调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文化、社会、生态发展;既要加快全面振兴步伐,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推动结构调整,又要推动体制转型,振兴的领域更宽、范围更广、任务更重,是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全面振兴。
2003年我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高度重视东北地区发展问题,从2014年至今,先后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设立四个新区,欲以新区发展带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目前,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新区展现出极强韧性和发展活力,并且成为逆势突破东北困境的生力军,新区或将成为东北振兴的突破口。
从经济指标来看,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增长8.5%,分别高于市、省3.4个、3.8个百分点;2019年增长10%左右,继续领跑全市、全省。长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增长8.6%,远高于市、省增速;2019年在排除个别偶然因素影响后,长春新区增速不低于10%。
从投资情况来看,“投资不过山海关”正在逐渐转变为“投资争过山海关”。2019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签约项目101个,协议引资额2264亿元,其中融创冰雪大世界等7个项目超百亿元。长春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分别远高于所在市、省增速,实现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天都国际商务中心、龙翔国际商务中心等重大项目都在加快推进。
从企业情况来看,新区内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生机勃勃。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近两年新注册的企业数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民营经济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以上。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和12%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以上。长春新区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4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6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77户,形成吉林一号卫星、吉弯一号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目前,东北两个新区之所以能够逆势突围,其根本原因在于做到了发展思想与理念能够再解放,改革举措精准高效,放权赋能成效进一步凸显。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于推动东北地区振兴意义深远。
振兴东北须创新体制机制。长春新区创造性地实施“标准地+承诺制”审批制度改革,有效缩短了审批程序中耗时较长的用地审批程序。长春新区特别突出为企服务,积极设立“企业服务卡”“企业家微信群”,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创造机会。哈尔滨新区建立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结合本地实际,将深圳的改革试点经验“移植”到哈尔滨。尽管该模式实施时间不长,但已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
实践证明,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两个新区能够逆势突破的重要基础,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抓手。
振兴东北须以人才为核心。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成功打破了以往东北地区“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困境。其吸引人才的关键和核心要素,并非局限于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优惠政策,也包括新区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数据显示,近两年,哈尔滨新区回流反哺家乡的黑龙江籍优秀人才达2000多人,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领衔,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骨干人才已达1.31万人。长春新区成立以来,每年引进各类人才约7000人。
振兴东北须新区新建。东北地区的新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区建设起步于“空地”,没有历史包袱,创新体制机制成功加快项目落地。
通过实践发现,先在新区构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再以新区为中心推动以增量带存量的改革,逐渐扩大新体制机制的地域范围,实现与新区外的各项改革相融合,以此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振兴东北须完善企业发展环境。目前存在有些东北科技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后,到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现象。比如,高科技企业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成立,其发展历程揭示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企业在东北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东北地区非常适合企业从初创到“小巨人”的发展蜕变,然而当企业规模逐渐壮大后,企业需在全国乃至全球更大范围内寻求新的市场机遇,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会选择“走出去”。
由此,东北地区欲依托科技资源优势、发展高技术产业,须全面慎重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诉求,应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和培育,确保企业在东北从初创到成长阶段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潜力,推动新时代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