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城镇化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问题…
特色小镇应有多方面“特…
推行居住证制度 西宁新型…
安徽庐江:就地城镇化 乡…
城镇化“主体形态”如何…
哈继铭:城镇化短期内难化…
2020年城镇化建设资金缺…
李克强一次调研两次批示…
易鹏:城镇化应在生态文…
难担城镇化重任 产业园区…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城镇化率超过60%,来之不易——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2661 更新时间:2020-6-22 17:40:2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9年工作时指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意味着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可以说,这是新型城镇化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耀表示。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这同样也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设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着力推动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取消落户限制等一系列政策。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取消、放宽和完善城市落户政策,积极推动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以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获得感。

陈耀认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表明我国城镇化程度、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到底要达到多高为止?并不是说城镇化率越高就越好,需要有一个标准。”陈耀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很大,要实现这么多农业人口市民化,让他们有就业、有住所、有社会保障,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做大量的工作。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60%,来之不易。”陈耀表示,城镇化也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带动城市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正向促进作用。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后,新型城镇化的“下半场”该如何推进?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肯定不会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之后速度不会再像之前那么快。”陈耀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保持了每年一个多百分点的增速,今后城镇化将从提高速度转向提升质量。

陈耀表示,未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可能突破70%,但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他也强调,尽管当前出现了一部分“逆城市化”迹象,比如一部分农业人口进城意愿不高、一部分城市居民希望到农村去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整体趋势。从我国国情来看,城镇化作为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形态,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节约土地资源都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将继续提升。

陈耀指出,新型城镇化实现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要求是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也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

如何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陈耀认为,一方面,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存在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这部分人虽然居住在城市里,但并没有融入。要推动这部分人特别是大部分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陈耀指出,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病凸显,比如交通拥堵、雾霾、高房价等,一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中低收入水平群体谋生还比较艰难。此外,城市土地利用不够科学、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体现不足,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还不够等问题,也都需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努力解决。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有效投资将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陈耀认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将开辟更多新场景应用,带来大量的就业,这对于城市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录入:yincheng    责任编辑:yinche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