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分析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国际标准,对制造业进行了分类比较研究,为制造业如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约40%。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涵就是用较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产出,要素利用效率是衡量指标之一。我们以提高制造业增长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建立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分析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国际标准,对制造业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为制造业如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要素成本的快速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下降,经济增速进入缓行期,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
制造业要素生产率变化
一是低技术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两高一低”。低技术制造业以纺织、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较低,中小企业多。与其他行业相比,低技术制造业的资产增加值率和产值增加值率最高,劳动增加值率最低。其中随着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各种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低技术制造业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用自动化设备等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尚不能弥补要素成本的增加。动态看,低技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增加值率的增长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3.5%和-1.64%;资金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增加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分别为5.71%和12.67%。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一高一低”。高技术行业以电子信息、医药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主,应具有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特点,但因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处于低端加工制造,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以出口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具有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特点。因此,高技术制造业能源消耗增加值率较高,但产值增加值率较低,不仅低于先进国家的高技术制造业,还低于国内低技术和中等技术制造业。动态来看,高技术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快。
三是中低技术制造业“一高两低”,亟待结构调整。中低技术制造业主要是钢铁、建材、石油化学等重化工业,是资金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以国内市场为主,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较高,规模效益比较明显,虽然劳动增加值率较高,但资产增加值率和能源消耗增加值率较低。
四是中高技术制造业处于成长和转型阶段,要素生产率上升空间较大。中高技术制造业大都是装备制造业,属于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靠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发展起来,处于中低端制造,面临激烈国际竞争,其要素生产率并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各行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加快,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增加。装备制造业产品档次逐步提高,技术不断升级,提高了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各项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影响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要素价格、政策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要素生产率变化。
第一,改革开放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1979年以来,我国各种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趋势是:劳动对GDP增长贡献逐步下降;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有高有低;而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波动较大。其中,改革开放对综合要素的影响较大。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综合要素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后来逐步下降。2000年我国加入WTO后,综合要素生产率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增长。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二,市场价格体现了要素供求关系,是促进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一是制造业的劳动工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增长较慢,从而促进企业加快用设备投资替代劳动。2003年至2009年,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指数为211.6,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指数为120.22,各行业通过增加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投入品价格增长快于产出品的增长,2003年至2009年,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35.9,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9.54,由于产品升级和管理未跟上,导致产值增加值率下降。
第三,管理水平对要素生产率也有较大影响。从总体来看,人工和资源价格、环境保护成本等综合成本快速上升,而因管理落后和产业升级滞后,尽管劳动生产率提高,但综合要素生产率下降。
提高要素生产率助推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随着要素成本的增加,我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正在减弱;随着外需增长放缓和国内经济进入缓增期,产能过剩的问题显现出来,资金利用效率下降。制造业不能再靠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展,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提高要素生产率,从依靠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靠外延扩张转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塑竞争优势。
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力培训,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大批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和管理者。
二要加强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提升产业链的价值,提高产值增加值率。
三要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集约增长。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要从简单扩大规模向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转变,促进劳动生产率,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减少投资导向激励,以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实现竞争优势的升级。
与此同时,各行业应根据各自特点,突出转型重点。低技术制造业要改变目前低端加工和贴牌生产的状况。一方面,要培育自主品牌,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和管理,提高产品档次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中低技术制造业亟待转变依靠投资扩张的传统路子,应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提高产品档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加强管理等多种方式,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特别要注意提高资金和能源利用效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中高技术制造业要进一步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改进管理,进一步加快提高各种要素生产率,以满足国内装备技术升级的需要。高技术产业亟待改变目前靠出口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模式,要依靠发展自主品牌和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使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真正“高”起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2013年01月25日
文章作者:吕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