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简报
(2010年第4期)
11月9日晚上18:30-20:30在人大求是楼419室召开第四期读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吴利学博士受邀做了题目为偏性效率改进与中国要素回报份额变化的学术报告,共有13名读书会会员参加本次会议。
首先,他简要介绍提出该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理论意义。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这是他的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三个失衡:投资消费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和内外经济失衡,而所有的失衡都是由于收入分配失衡造成的。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依据马克思的观点如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那么经济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他选择以广义技术进步为视角,以CES生产函数为理论框架,通过加入技术与制度因素、改革与市场化程度、三大地带等要素对偏性效率进行了扩展,用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函数进行估计。他认为,要素生产效率改进倾向有两类,即资本节约和劳动节约。
最后,他的研究发现:(1)偏性效率假说基本上得到了支持;(2)对外开放假说获得修正,此前研究认为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本份额的上升,但是在他的文章并不是显著的;(3)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本的市场份额,但并不完全是国企改革减员增效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配置效率的问题。得到四点政策含义:一方面,既然技术进步倾向影响如此巨大,国家就应该鼓励使用节约资本的技术,而不是广泛采用节约劳动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应尽量释放资本的效率,降低资本的收益,这样可以在配置效率中更容易改变资源配置的效率模式。另外,采用劳动节约技术也有利于扩大就业,这符合我国要素禀赋结构。
读书会会员就专业学习、发表高质量论文、经济理论自学等方面问题与吴利学博士进行深入交流。本期读书会在热烈交流中结束。
(李华香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