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简报
(2010年第2期)
9月27日晚上18:30-20:30在人大求是楼419室召开第二期读书会,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叶素云汇报近期刚完成的工作论文《要素价格与中国工业生产效率》,共有10名读书会会员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胡安俊主持。
首先,她对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要素价格普遍上涨成为近年来中国最为突出的经济现象之一,这种趋势是否会引起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这便是她的论文研究的问题,即,中国是否存在成本推动型的技术进步。她认为,文章的研究意义表现为在两个方面:第一,论证当前中国进行要素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改革方式(是渐进式?还是完全放开?);另一方面,为通过要素价格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事实依据。
其次,她对文章主题内容做了详细介绍:第一,本文利用1993-2007年数据计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DEA方法计算了工业技术效率,发现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第二,以工业技术效率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作为解释变量,使用面板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校正误差模型等方法进行参数和标准误稳健性估计,文章发现要素价格上涨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种作用滞后要素价格上涨3-5年,由此,从统计上验证了中国工业存在成本推动型技术进步的假说。在她看来,要素价格上涨并非坏事,国家应积极推进要素价格体制改革,采取逐步放开的办法,这样有利于企业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途径;当然,如果采取短时间完全放开的方法,可能将有大批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价格上涨的压力而倒闭,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最后,大家对她报告的论文进行互动交流。牛楠提出以下建议:(1)除了考虑劳动力和原材料之外,还应该考虑资本、土地等要素;(2)要素价格对中国工业生产效率影响,除了整体考察之外,还要从结构视角,分地区和分所有制进行经验研究,这样更有说服力。赵霄伟建议:论文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第二部分显得有点多余。另外,建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精炼。其它会员也进行有益的互动。
会上,大家还就产业转移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总之,本期读书会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