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术会议 >> 会议资料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会议评述:“经济周期与…
会议评述:“第十一届中…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文字实录:城镇化进程中的环首都经济圈问题分论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和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7 11:44:58

  由财讯传媒集团携手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家口市政府共同发起主办“2012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于810-11日在河北崇礼召开,和讯网全程直播。以下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环首都经济圈问题分论坛文字实录:

  李铁:谢谢戴小京先生,轻松诙谐而富有哲理和深刻的致辞。令人特别留下印象的是把这次论坛归类为五类论坛,当然经过文化革命的人都知道,有红五类和黑五类,我们是绿五类,城镇化是我们未来发展个一个课题,第一段的致辞到此结束,我们下面开始进入论坛阶段。

  顺便介绍一下这个论坛,很多人想这个论坛是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大季,研究深刻的城市化发展的论坛,实际上这个论坛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所谓的五类人能有一个平台进行交流,这个交流不仅仅是思想上的交流,同时也是一次接触,我们的企业家要去寻找城市进行投资,城市吸引了企业家来投资,这就是很重要的交流平台,我们过去有企业家论坛,但是没有市长参与论坛,我们等于给城市和企业家交流提供很重要的机会。很多政府的官员,他的政策、思路很可能不为企业家、媒体、学者们所了解,这次论坛上可能通过很多思想的火花的碰撞,来为政府的政策咨询,提供有效的研究基础。我们办论坛考虑到长期的机制,所以昨天我们召开了闭门会议,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了整个论坛长期发展机制问题,虽然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协议,但是有几点特别向大家通报一下。

  第一,我们昨天的闭门会议达到共识,都认为这个论坛应该长期办下去,贵在坚持,头一次开会,虽然规格不是很高,但是来的城市不够大,我们为什么把这个论坛叫都市圈的中小城市发展论坛,我们城市发展论坛品牌还没有形成,二是崇礼这个地方影响力不够,我们请大市的市长来有一定的难度,从现实的考虑,我们打算把论坛从都市圈的中小城市入手,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环北京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环长三江经济圈还有珠三角经济圈,这是未来规划的问题。

  下面我们请论坛的嘉宾来上场,有请宋恩华副省长,魏建国秘书长,周其仁院长和华生校长和任志强理事长上台就座。

  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在坐上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有领导,这是一次真正的对话,好像缺少了一个媒体人。媒体人可能在下一个环节有。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环北京经济圈的问题,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呢?这个会是在河北张家口的崇礼召开,它就是环北京经济圈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们也考虑到河北省的领导,我们很多在座的学者、老师们对这个问题都有深刻的考虑,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我们怎么样作为一个城市人,作为一个河北的领导,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学者来认识北京的发展,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怎么样更好地有机的结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恐怕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在我想请在座的领导、专家、学者们还有任总谁来先发言,来谈这个问题呢?魏秘书长。我们首先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魏建国秘书长发言。

  魏建国:大都市圈这个概念谁提出来的,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实际上我是学法国历史的,上个世纪的50年丢初,有法国的一个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提了一个大都市圈的概念,这个人的名字你们一定要记住,他叫让过特满(音),他提出了这个概念,引起了美国发现巴黎在一定时间内比美国强盛,今后那么长时间的发展,世界上形成了有的说五个,有的说三个,我看三个比较好,那就是以纽约为主的大纽约都市圈,以巴黎为主的大巴黎都市圈,和以日本东京为主的都市圈,这个都市圈里面我们发现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谁来唱主角,必须要有主力军,我们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是代表国家在世界上唱主角的角色。美国现在形成三大大都市圈,也是三大经济圈, 包括大纽约经济环圈,五大湖经济圈,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那块,日本也形成了,包括东京,包括大阪、名古屋,中国也形成了,但是中国比较弱,中国相当弱,美国的三大经济圈占GDP68%,日本三大经济圈达到了70%,而中国三大经济圈仅仅占全国的37.9%,下一步怎么做?我们已经提出了国家一个都市经济圈概念,我个人认为,当前的发展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包括京津冀有四个“不”。

  第一战略定位不准。第二发展目标不明,各个城市发展目标到底用什么产业代替不清楚。城市的分工不清,各个城市我到底做什么,像巴黎就告诉马赛你就是发展旅游,你原来发展港口、渔业,铁路都不能发展了,你尼斯就发展会议、旅游,城市市长、市民都跟明确。如果我们问崇礼发展什么,承德发展什么,石家庄发展什么,不清楚,领导不清楚,居民城市、学者都不清楚。第四个,产业布局不分,我们看东京有一个错位的,有一个互相补助的,我们现在怎么样,珠三角是劳动密集型,无论是东莞、顺德,浅海怎么定位?我发表了一个概论,战略定位不准,城市发展不均,发展目标不明,产业布局不分,主要是领导、专家、学者对国外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和结构了解不够,今天我们宋教授也来了,他们都是研究国外经济圈发展的,这个很有必要在这个论坛上面把情况说清楚。

  第二,即使是了解了一些肤浅的知识和中国的特色结合还不够,经济危机来了以后,珠三角、长三角就相应的受到了损失,有些经济圈并没有受到损失,这就值得我们研究。下一步怎么做,我提五个或者六个“一”。

  首先我建议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中国有特色的,像纽约PPI,就是城市协调委员会这种领导机构,当然我们以前也见过东北老工业基地,李主任知道的,我们也见过西北大开发,西部办也不是太好,我们应该马上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我看李克强讲的国际化。

  李铁:我们每个人的发言是58分钟。

  魏建国:还有一个想法建立一个平台,刚才李铁讲得很好,是一个市场化、产业化的平台。第三个我建议选择就像京津冀,不要全部开发,有选择的选几个城市技术开始。还有就是要有一个机制,这个要以服务产业的多少来衡量。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的国际化和产业化,我们的市场化,做这个事情,巴黎、东京都开立了市场化,这块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仅仅是开始。

  李铁:魏部长从国际经验的角度看到了中国城市圈目前面临的问题,积极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我想对于魏秘书长谈的这些建议,宋省长应该有一些想法,魏秘书长讲的,和你们的环北京经济圈是不是做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识?

  宋恩华:魏秘书长讲的意见,我认为很符合京津冀都市圈的基本情况,京津冀都市圈或者叫一体化,已经列入了“十二五”国家的发展规划,这对于我们京津冀两市一省来说,是第一次列到国家战略层面来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北京提出要建世界城市,有些领导和专家也提出,首都圈,首都经济圈这样的概念,但是我想对于这个区域来说,总体上就是京津冀。现在京津冀发展,我认为魏部长讲的四方面,叫“四不”,不准、不明、不清、不分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把这“四不”解决了,我认为中国都市圈的问题,大难题就破解了。中国的三大都市圈,已具雏形的经济圈体制不一样,珠三角广东一个省为重点,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周边两个省,然后辐射几个省,而且他们在若干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互相融入,发展得很好。现在京津冀,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各自为战,很难真正的实现一个都市圈的战略构想,所以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怎么做,分工怎么做基础设施怎么样实现一体化,怎么样解决梯度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刚刚破题,所以我非常赞成建国秘书长讲的这个,点出了中国都市圈的要害问题,我说完了。

  李铁:谢谢宋省长非常好的回应。北京市环首都经济圈确实存在在明显的问题,两位领导都讲到各自的观点,华生作为经济学家,能不能对他们俩的观点上,作为大学校长,作为经济学家,作为北京市民你怎么看待他们的想法?

  华生:这个题目说实话我没有做过很多研究,就是都市圈的问题,不过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像现在,比如说像北京现在的发展,都市圈没有多大前途,我跟直率的说。首先涉及到我们都市怎么发展的问题,现在我们都市的发展基本上是摊大饼,北京我记得我来的时候,主要是二环内,现在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一层一层往外摊,这样外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自己把活就干完了,而且这种摊法从北京本身的发展,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利。真正能够发展起都市圈来,首先都市本身就是有一个规划的问题,像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从制度上说,最主要是土地问题,如果从布局上来说,首先是规划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城市化发展这么快,现在有两亿多进来的人还没有住下来,下面还有几亿人进来,这几亿人都住到什么地方去是安在北京还是安在石家庄,还是崇礼,整体上规划就没有做到位,这么多亿人进来以后比现有的城市人口还要多,这些人将来住到哪些城市去,这些城市怎么规划,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问题。

  拿北京来说,北京摊大饼的办法,北京市区里面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绿化带,如果北京真想搞都市圈,比如说五环到六环,到七环应该是绿化带,不住人,不开发,那些地方的什么补偿,补几千万几亿、补几套房子根本就没有,因为他们还得继续,或者是绿化,或者是种蔬菜。而我们现在在这些方面基本上没有设想,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有外部,圈里面的中小城市,这些城镇的发展,这个地方刚才宋省长讲的我很赞成,这个需要有一个协调的基础设施的衔接和规划,否则你圈不起来。就像到崇礼来一趟还是挺难的,只能从公路走,八达岭的大卡车一上,两小时就变成为四小时了,既然是经济圈,要求物流、人流、甚至上下班就很方便,向日本的都市圈是这样,你完全可以住在这个地方在北京上班。所以我们觉得从都市圈的角度,面临着城市化大的发展的格局,因为平时讨论比较多的是土地问题,户籍问题,这些问题,首先从规划上,这个题目提出来的,中国的城市化首先要解决规划的问题,我就先讲这些,谢谢。

  李铁:都市圈虽然是一个规划,但是也离不开户籍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离不开资本的合理配置问题,资源的合理配置,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比较感受,当然我知道人民热爱的任志强先生,现在进行了转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而且越来越像一个教授了,从你研究的角度看,我们谈到的都市圈的问题,是不是已经进入到问题的实质,还是仍然停留在表象的架构中,您觉得您有什么样的想法?

  任志强:国外有个专家做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曲线,城市发展在30%以下的时候是个低速发展的过程,通过超过了70%以上,城镇化率又进入缓慢增长的过程,形成这样一个过程以后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第三阶段是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第四个阶段才变成了一个都市圈。就是城市化率程度到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不能完全形成一个城市圈的概念,就是你刚才说的问题。城里12万人,两万人口,城市化率是17%左右,不具备城市发展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中国一线城市城市化率58%左右,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末期,从住宅生产从商业化生产转移,过去商业占20%,现在已经占了30%,甚至40%。二线城市在中国到现在为止,城市化率是48%左右,恰恰是城市化率高增长的过程,仍然是住宅为主的人口集中度的过程,三线和四线是只有30%。河南省来说,全省的城市化率是40%,中部的地区是基本上维持在40%的水平,低于全国,低于全世界49.9%的水平,不同的城市化率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定不一样。我个人认为这个阶段里头,要想形成城市圈,几率很低很低的,真正形成的大概只能是长三角,比如说30万平方公里里面是人口要多少多少才可以,我们要在广东和北京天津地区是不够这个标准的,真正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长三角地区,王健他们有一个这样的分析报告,前两年出的提到这个问题。

  我们从北京的情况看,说到河北,我觉得一个前几年天津单向农(音)请我们去的时候,我也说了一个大树底下不长草,他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果北京的周边,大树底下再种草肯定是长不活的,因为同样是吸取水和阳光,大树底下好乘凉是什么呢?不是争取资源,而是换一种资源,如果不是草,是石头就好乘凉了,如果你也是草,跟大树争,你的根不如大树深,那就完蛋了。我想说的是城市化,现在国家没有一个统一,这“四不”来自于各自为政,你要争,我也要争,如果把草不跟树争,变成石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情况,河北最成功的经验是我找北京没有的,或者说北京不能的,为什么崇礼行,因为北京没有雪,你这儿有雪,北京热你这儿凉快才能发展,反之要同位竞争,你要搞大工业就没有戏了,优秀人才为什么到你这儿来呢?戴小京都说儿子不努力才到你这儿来上学,努力了就不到你这儿来上学。形成差异化的时候就变成被动变主动,河北人要看到北京没有什么,我能替补什么,我代替什么东西我去选择,逼着你不来不行,这才是逐渐形成都市圈的。我看副省长里面讲的要形成半小时、一小时的距离,这个不能完全作为条件之一,如果按日本来看,大阪和东京之间建高铁,目的是分散更多人到大阪去,但是却是大阪的人都跑到东京了,我们的公共资源配置太不合理了,日本也同样,日本修建这个地铁的时候,是300万人,现在是350万人,现在人更多了,政治活动全在北京一定是交通越方便是越往北京跑,而不是往河北跑。形成都市圈要有一个基本前提的条件,谢谢。

  李铁:企业家看问题总是看的市场,他要决定到哪里去投资。我们想听听经济学家对城市颇感兴趣的周其仁院长他怎么来看。

  周其仁:首都城市圈我研究的不多,而且在北京住了七八年,30多年,谈这个问题难免有片面性,要大家留意。宋省长一开始致辞的时候,有一个话我听了蛮有启发,所谓都市圈里面要有“核”,第二外头有个“圈”,这个是蛮抓住问题的根本。现在研究首都经济圈,这个都市圈有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核还是不够强有力,秘书长讲的整个都市圈比较弱有关系,北京第一非常大,1.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以万平方公里论面积的,哪个城市没有以万平方公里来论的,那是国家概念。过去我们希望均衡发展,一个城市要带一片农村,我们就把每一个城市的核都从城镇上划一个给他,真正的城市部分是很小的,小马拉着一个大车,这是我们国家的特点,也许对郊区化的经验可能是想仿造一下。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已经形成了,现在非常大,你说它多强,又不够强,去年北京的GDP1.3万亿人民币,1.3万亿是全国45.8万亿,占全国的比重是2.8%,上海也不够强,是1.6万亿,占全国的比重是1.4%。北京、上海,比如说广州,占全国的总量是蛮重要的指标。

  大东京介绍的情况,大东京也是1.6万平方公里,1.6万平方公里,占日本的国土面积比例是4%GDP差不多占日本的三分之一,人口是25%,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刚才秘书长讲的都市圈可能是未来的趋势,我们首都经济圈还是大有发展的余地,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里头的“核”要供起来,我们这个“核”远远不够强,比如说北方城市缺水,有很多先决条件,我们在北京还是有很多的不是自然的生态的,地理的因素妨碍“核”做大,我们还是制度和体制和观念的因素,大概起了很大的作用,妨碍要素往里头集聚、流动。我们是形成主导的经济体,是好是坏大家都可以讨论,行政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行政力量就是讲级别的,你说发展,每个省都要发展,每个县都要发展,每个区都要发展,不能让谁不发展。这个形成一个系统,一定是按照行政等级进行配置,很难按照哪里学习往那里聚。

  我们现在住在北京城里面看,不是说很多力量不想去,很想去,但是配置上跟这个“距”还是有冲突,我始终认为城市化有非常可靠的,包括都市化、都市圈有很好的微观基础。因为我自己在黑龙江下乡十年,见过各式各样的人,人往高处走,哪里有收入机会往哪里走,这是非常自然的动力,只不过是我们的观念体制政策是适应这样的政策还是做斗争,我们过去多少年都是跟这个东西做斗争,人家往哪里去,就说是“忙流”,收入很低的人出去打工,是“忙”不起啊来的,到了当地就要吃饭,没有收入是待不下去的。我们多少年就跟这个做斗争,限制,你看城市方针叫限制大城市,适度发展中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我后来不知道这个方针哪里来,最后是苏联,苏联的计划方针指名道姓,25个,包括莫斯科,包括圣彼得堡不能发展,要往远东走,要往远东配置资源,新城市全部在远东,那些城市你去看,没有生命力,不是人要去的地方,人要去的地方不让去,非要跟这个东西做斗争,投资要去的地方他不让去。所以我的看法,我们研究首都这个问题,刚才讲到都市圈,我听魏秘书长讲的时候,中国发展都市圈,有一个困难,都市圈是什么级别的?中国不讲级别,行政体制就不知道怎么去做,直辖市现在四个,两个是北京、天津,两个够高了,两个政治局委员坐镇。可是直辖市地下还有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我们都是在计划审批,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所以我看包括北京要进一步要,进一步要“核”要做大,靠行政主导的体制,希望是不大的,这条要确立下来,建立新的机制,要商量着办,在比较当中通过比较确定“核”怎么长大,不是靠人为的,你说了也做不到,规划写了也不会听的。这个城市,人往高处走,你就发现什么叫高处?哪个地方是收入比较高的,其实人往高处走,就是人往人处走,人多的地方,刚才戴小京讲分工就发展起来了,你看来崇礼,崇礼什么印象,非常好,青山绿水,植被令人吃惊,但是你要研究崇礼的分工程度就没有办法了。我到各地去找电话号码,你看有多少电话号码,有多少不同的商铺,搞不起来的,县城就四万人,就是四万人的分工规模,人一定要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分工非常细,你不碰见那个人,你觉得你也有希望,有一次很近距离靠近姚明,我一看就觉得我过去花了很长时间打篮球,全是白费,我早看见他,根本不去碰篮球,没希望的。可是小地方的都觉得有希望,没见过,都觉得也能变成乒乓冠军,篮球冠军,变成艺术家,确实有潜力有机会,但是你要碰到一起才知道有没有机会,是心甘情愿的分工,我看见姚明以后我可心甘情愿了,我更认真教书了,不做他想了。人往高处走是我们很重要的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就是我们的体制、政策、观念对这个动力是不是适应它,还是要做斗争,这个可能对我们的经济圈有一点影响。

  李铁:第一轮的发言就到这里,无论是专家、企业家、学者他们讲的都非常精辟。今天我们的论题是环都市圈的中小城市发展,我们还得照顾到河北,河北面对着这么大的北京,像刚才任总讲的差异化的问题,怎么破解制度产生的约束,怎么实现发散效应,对河北的中小城市来讲,对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发展来讲,对所有的中小城市来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一段我们还要留十分钟的提问,每个人再两分钟,刚才讲的主要是“核”集中的问题,现在我们讲围绕这个“核”这个环都市圈,环北京经济圈这个形式,他们怎么选择发展自己的途径。

  周其仁:当然一个建议就是作为这个圈,围着北京发挥更好的市场机制,我们来到崇礼吸引很多民营投资来了,不会白来的,他看好这个地方一定做很多研究,而且对投资结果负责任。我当时来看这个投资,就有一些担心,我昨天就问书记,我从北京到这里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有没有类似崇礼的滑雪场,如果有你不就麻烦了吗?书记说放心,他们是一个山一个山的看过。所以这个故事给我启发,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市场的自主的活动,我们政府实际上提出要求,我们来满足,因为行政主导去画一些条条块块,做一些庞大的计划,这个在我们国家体制不可能没有,但是千万不要当真,要当真的是对底下有苗头的东西要给他帮助,要有苗头,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这样发散出来的圈和核的关系可能会比较自然,是打出来的分工,而不是我们从图上画出来的分工,你是这个,他是那个,那种画是不成功的,这是我想到的一个建议,圈怎么去跟“核”形成一个更合理的分工,可能要更好的利用市场机制。我们现在这里头所谓市场机制非常具体,当这个企业家有一个想法以后,他得到这个资源的实现想法这个难易程度,我们政府一定要下决心降低他的困难程度,有一个想法,要容易拿到各种资源,人、财、物土地能够得到,那个实验才能发展起来,我们现在得到要素的难度现在是非常大的,要跑很多的门子,拉很多的关系,要结交很多人,这个不利于他们很好的研究,消费者的偏好,研究管理,研究技术。所以政府在这个都市圈发展当中,肯定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政府如果主动的为市场服务,降低市场来组织资源、组织成本,可能这个是更为重要的一个事情。

  李铁:其仁讲得很好。华生你看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北京,你也知道,你也经常去郊区,河北相当于北京的大远郊区,河北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像崇礼,因为我们还来了廊坊、承德、保定、张家口,还有其他城市的市长,他们也想希望知道我们这些城市面临着这么大的经济圈,我们也要发展机会,不能都到北京去,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像任志强讲的差异化问题,市场的问题,你作为经济学家你怎么看?

  周其仁:我还真没研究,我只能泛泛的说,城市都市圈的形成有两个力量,一个是市场的力量,一个是政府的力量。北京之所以这样,因为党中心、机关都在那里,限制北京规模最好的办法是迁出几个机关来,这个规模就限制住了,市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觉得我们现在面临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怎么降低城市化的成本。现在的城市不要说农民工进城了,住在城里的人这么高的房价都住不下去了,根本问题是这个问题。对中小城市的发展,倒是可以改变一些机制,因为我们国家行政级别客观上要起作用,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呢?如果想鼓励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城镇的发展,级别要按照城市人口的规模来给他相应的级别,这个可能会鼓励中小城市有很好的发展。

  李铁:回到这儿,我想华生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两件事都要走,其仁讲的,任志强讲的市场都要走,行政主导还是要发挥重要的作用,级别的事还要给,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春风(音)写的一个县辖市的文章写得也非常好。魏部长也有感受,中国和世界的城市不一样,要寻找机会,寻找发言权应该要怎么样呢?

  魏建国:我跟美国的哥伦比亚的大学教授(英文人名)交流过,我觉得中小城市的作用,他告诉我是蛋白作用,一个鸡蛋有蛋黄,有蛋白,蛋白围绕着蛋黄,如果我们把中心城市作为核心的蛋黄的话,周边的就是蛋白,现在我们国家不是这样,现在核心的蛋黄不仅要发挥蛋黄的作用,还想自己变成蛋白。而我们有些蛋白的想法更希望变成蛋黄,这样就永远成不了小鸡,其实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我很同意刚才任总讲的,不叫做差异化,也不叫做发挥各自优势,这是自然形成的,要想一个地区发展,纵观世界都市圈的发展历史和现实,你会发现大都市圈有一个溢出效应,这个溢出效应看周边的一些能不能承接,承接得好,很快形成,承接得不好,就像刚才周教授讲的,就像前苏联那样永远形不成,圣彼得堡、还剩为(音)我都去过,都不行。所以我觉得当前河北的中小城市一定要把自己的明确单位,把承接的服务的效应,这样很可能很快就会体会到经济发展,人群增加,而且品位提高,更重要的带动了周围农村的发展,因为你也成了一个“核”了,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它完成。

  对崇礼我建议两条,我不太你们广告上打的一定要成为达沃斯,因为我跟施瓦布是好朋友,达沃斯开会议,到目前为止,达沃斯还有人给补助,达沃斯开完会以后,也不是那么非常繁华,我们是要做长久的,可持续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如果河北省副省长要把河北作为旅游和滑雪场所可以,我也不同意打造成东方的阿尔卑斯,我觉得它是自然的,依靠自然的体系,当时杭州,杭州清朝政府或者是更早的时候,宋朝、唐朝没有说要把杭州怎么怎么,但是他自然就形成了杭州风味的、吴语哝哝的,抓住自己的特色,提出自己鲜明的目标和口号,尽快地能够使中小城市把北京、天津溢出效应,尤其是服务业,按照WTO有十八种服务业都可以承接过来。

  李铁:魏秘书长的建议非常中肯,我们不能盲目的模仿西方,北京的行政资源要汇于经济才能带动起来,我想企业家的眼光,尽管任总向教授转型,但是企业家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像这种崇礼这类的,河北沿北京边界的和环北京都市圈的这些城市,寻找差异性,你觉得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今天不要光谈房地产,更广泛的来讲差异性,这个差异性放在什么地方?能不能给一个更敏锐的方向呢?

  任志强:我第一次来北京,我对崇礼了解不是很深,我举一个例子,北京和天津两个都是直辖市,这两家人都要争海关,天津就说我是海关我不能给北京,北京就说我运输量、物流量等等就要设海关,所以最后就分成。通过这个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海关是在天津,这个物流就变成北京的,出了海关以后就不管了,出了海关的人都是我来负责我从海关提出来的东西我拉走。如果海关是在北京也就是说到北京之前是没有出关的,这个物流就变成了天津的,因为天津从保税区运到北京的保税区,从北京出关换了一个物流,换了一句话来说,这两个管理者要的是什么,要的审批权,还是通过海关转移我的物流变成我的了,不是北京的海关把天津的拉我到这儿,而是我运到这儿是我的。北京的物流变成了天津的物流,可是海关从天津搬到了北京,这个变成说明了当地的管理者首先考虑的不是通过权利审批获得多少利益,而且通过转移造成了多少利益,变成了当地的收益。

  所以崇礼来说,不光崇礼,包括河北省的很多地方,最好是把北京创造的GDP而产生的消费拉到你这儿来,你不能可让北京人在这儿创造更多的GDP,但是可能把收入变成消费。比如说王梓木每个礼拜都到这儿住一天、两天在这里滑雪,他在这儿买十套房子就把他拉这这儿来了。我不是说建房子,我不会在这儿建房子,但是消费的过程中,他带来的就是其他的,也可能你不能说孩子天天在这儿上学,但是假期孩子可以在这儿带管,就变成了服务,这就是差异化服务了。差异化不一定叫差异化这个词,他没有的你有,你才能他吸引过来了,他有的你才有,那就不行了。就像其仁说的我的山你没有,那就是你没有,你要有类似这样的情况才行。我当初在保定,保定一年刮两次风,刮一次六个月,那是没法呆的。你要改成别人愿意来,才有吸引力,崇礼说别人没有雪那就没有吸引力,张家口在前头不要弄滑雪场,宣化要有滑雪场你就没戏了,我就提这么个意见。

  李铁:任总转型有两个,第一个是从企业家向教授专心,第二他还从公敌性转为热爱性转型,三句话不离本行还是说到房子。发言最后还想给宋省长提问,原来是搞边界做,张家口、保定来的五六个城市大部分不在边界,环北京经济圈的边界,按市场化理解的边界是沿行政边界走,还是更广泛更纵深的寻找产业的合作呢,环北京经济圈在什么地方?

  宋恩华:刚才听了几位专家和学者讲的我很受启发,我先说总体的,河北总体上和北京是处于吸附效应大于溢出效应的阶段。现在北京有了溢出了,有一些落后产能污染企业开始往外搬了,但是一定不能搬在河北来,这不是笑话,一定不能搬到河北来,河北也需要高端的人才,高端的产业,但是有一些已经具备条件了,有一些不具备条件。这是我说的一个。

  第二,河北和北京始终合作和竞争的关系,总是竞争大于合作。

  第三,河北和北京的关系,北京是主导,我们有很多时候是处于被动,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所以河北要为首都承担把风沙,原来说是一次刮半年,一年刮两次,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春天能刮两到三次,一次三到五天,把风沙挡在河北,把清风送给首都,把清水送给首都,把污染留在河北,我们为了给北京送去清洁的水,我们所有滦河、骏马河(音)所有河两岸的企业两年前就全部关掉了。如果张家口不是把这些企业关掉了,现在的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绝不是如此,有很多企业是在张家口,北京的上风上水承德,在北京周边是坚决不能发展的,我们既有这样的自觉,也有这样的一个压力,所以我们呼吁,国家应该为我们所做出的风险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

  关于圈,我觉得河北第一首先是要有融入意识,我们要和北京共同发展。第二我们有错位意识,我们要和北京错位发展,发挥我们独特的独有的优势,形成一个共同体。第三,是我们要有品质意识,我们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一定要讲生态,一定要讲品质,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发展最后的结果是造成了很多遗留问题,我们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

关于李铁主任讲的,关于“圈”的概念,我认为空间上的距离是“圈”的优势,特殊的资源也是“圈”的优势,不因为它的空间距离远近而被称为是不是圈内还是圈外,我觉得是这样的。崇礼具有独特的资源,原来是劣势,也是这个地方凉,这个地方有雪没有人来,现在变成了优势,夏天有人来,冬天有人来,所以这几年崇礼地方借势发展,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离北京很近,独特的资源是崇礼的优势,靠着北京很近也是崇礼的优势。有了论坛,今后崇礼以夏季避暑旅游和冬季滑雪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旅游的城市发展,一定能够大家带来很多的商机,也一定能够朝着北方最美的,最整洁的,最有品位的城市去发展,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个路很长,我们需要做的很多,正在筹划的是,我们想北京市在这一点上,和河北有共识,北京想牵头,河北想积极申办冬季奥运会,如果有这个可能,我觉得对于北京来说,对于崇礼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所以他需要做的事是非常多的,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和讯网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1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