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中继续“领路”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东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东部,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有人说,看看东部在做什么,就可以预测中西部地区将来的发展路径。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无疑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第一方阵”,而处于“第一方阵”中的首都经济圈,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正在成为这一方阵中最耀眼的“明珠”。 进入“十二五”,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中将继续“领路”,新时期“春天的故事”正在这里上演。
区域转型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高速的GDP增长,曾是各地争相追赶的目标,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有了很大转变。要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据观察,进入“十二五”以来,经济“龙头”不约而同在快车道上“换挡”,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公布的“十二五”经济增速目标纷纷调低至个位数。8%、10%的增速似乎不够起眼,但谋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这些东部省市,在淡化GDP的同时,注重将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指标与GDP“挂钩”。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显示,2009年,上海、北京、江苏三省市继续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在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时,蓝皮书并未“唯GDP论”,而是综合考量了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统筹协调等各项指标。虽然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与东部的差距依然显著。蓝皮书显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山东、辽宁、福建、内蒙古位列经济综合竞争力十强。这些省份基本都处于东部地区。西部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则大多处于“下游区”。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长三角地区GDP突破60,000亿元,接近70,000亿元,达到69,871.97亿元,平均增长12.6%,高于上年1.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与上年持平。其中实现三产增加值31,665.26亿元,平均增长12.6%,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5.3%。另外,2010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GDP平均增速为12.6%,全年经济总量接近7万亿元,其中有13个城市GDP超过2000亿元,有6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总量排前五位的城市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和宁波。不过,苏、浙、沪等省市已充分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的瓶颈,并主动作出调整。 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是摆在长三角各地面前的共同课题。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两省一市开拓一体化新局面、继续领跑全国的重要途径。据分析,长三角在“十一五”收获了丰硕成果,但也率先尝到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带来的阵痛。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全方位遭遇“瓶颈”,使长三角一度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形势逼迫和艰难的主动调整中,长三角开始探索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有专家指出,近几年来,珠三角的优势明显削弱,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迎头赶上。于是,如何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继续保持领头羊地位就成了摆在珠三角面前的难题。而经过长期探索,用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冲破行政疆界,推动区域合作、对接和一体化成为珠三角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种选择。 目前,依靠创新率先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东部地区共同的发展逻辑。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正在提速。2010年12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主要领导举行座谈会时强调,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要加强与国家区域规划的对接,促进长三角地区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上整合资源和发挥优势,实现新的发展。这次会议还提出,进一步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机制。而在全国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中,京津冀一体化也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对此,有分析人士坦言。这将对中西部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洋经济拓宽区域发展空间
海洋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解决陆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新领域。 来自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接近16%。 近年来,为拓宽区域发展空间,东部地区的几乎所有省市,将“面向大海”作为未来发展的一种选择。而从陆域迈向海洋,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2010年7月14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山东、浙江、广东三省成为试点。按照试点要求,三省将围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等现实需要,在黄渤海、东海、南海区域先试先行,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并创造经验可资示范。 而今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整个规划期限为2011年~2020年,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山东省其他地区被列为规划联动区。 尽管陆域面积小,但浙江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在转型升级中,浙江当然没有忘记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做“强”海洋天更阔。前不久,国务院也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于是,一直致力于均衡发展的浙江省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全省到2015年力争海洋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这一数字到2020年争取改写为1.2万亿元,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傅允生认为,浙江陆地资源相对匮乏,但海洋资源丰富,海岛众多,海岸线绵长,杭州湾及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发展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较为明显。浙江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通过振兴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发展动力、竞争优势与增长源泉。 作为被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全国三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广东省当前大力推动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经济区,成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省。而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2010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专家指出,未来几年,随着东部地区海洋经济从宏观规划逐渐化为具体实践,这片陆海相连的区域,必将展现出新的希望和辉煌。
新兴产业加快地区经济增长
“十二五”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描绘“十二五”发展蓝图时,党中央明确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将向更深更广领域进军。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计划用5年~1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东部地区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其土地的投资密度、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均已接近饱和;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频波动,外向度过高也使该区域的制造业发展风险不断加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的特征,而发达国家在这个新领域的优势地位尚未完全确立。不能再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超前谋划布局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经济发展排头兵,不用扬鞭自奋蹄。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东部地区要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目前,在发展目标上,长三角各省市都“铆足了劲”。比如,上海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0,700亿元、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超过4300亿元,共计实现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江苏则提出,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30%,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超过15%。浙江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30%左右。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认为,在以“全面转型”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中,最关键、最基础的还是经济的转型。“传统制造业占浙江很大一部分,这部分企业怎么样转型升级,非常关键是他们从制造环节的优势向前端,研发和设计进行拓展,向后端,品牌和营销拓展。”史晋川说。 另据了解,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也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八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都进行了细分。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河北省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休闲度假区域,也是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另有专家指出,与先进制造业一样,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区域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区域转型发展的两翼。不仅如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表明,没有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成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也不能完成转型。 专家预计,“十二五”时期,随着长三角地区、珠三角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东部地区已经接近具备服务经济形成和加快发展的条件,将成为带动我国加速向服务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