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政策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广东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
广东连发三份文件,支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
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
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98 更新时间:2011-7-27 14:17:10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城镇化快速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地区发展协调性日益增强。但是,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有待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改进。


        ——
各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各地区经济加快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扣除价格因素,各地区2010年比2005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65%27个地区的年平均增速高于十五时期2010年,共有17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全部超过13000元。扣除价格因素,各地区均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财政收入的成倍增长佐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所有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达到2005年的2倍以上,年均增长均超过15%;已有17个省(区、市)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另一方面,各地区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均突破6%;一半地区在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地区经济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仍未转变。2009年,除西藏、贵州、甘肃、云南外,其他地区的最终消费率均低于60%,其中18个地区低于50%,远远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1998-2007年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78.2%。也就是说,在十一五时期,绝大多数地区继续强化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造成了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状况有所恶化。未来5年消费需求靠何拉动、如何拉动,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
各地区结构优化升级取得进展,城乡差距缩小。十一五时期,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其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的有13个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东部省(市)2010年基本达到40%的水平线。中西部地区除云贵两省外,其余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至少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上。


        “
十一五时期,各地区的城镇化不断推进。至2009年,多数地区城镇化率均已超过40%,其中已经达到47%目标线的有14个地区。但西部6个省(区)和河南尚未达到40%,推动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向小城镇发展,任重道远。


        “
十一五时期,全国范围取消了农业税,并建立健全了农产品生产补贴和农民收入补贴,农民收入得以基本保障,多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目前,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农民纯收入的将近一半,而1995年这一比率仅有1/5左右,打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和最普遍途径。

十一五时期,虽然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依然明显,但地区经济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从人均生产总值看,最高的五个地区(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与最低的五个地区(安徽、西藏、甘肃、云南、贵州)虽然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但其收入比明显下降,从4.891降至3.831。最高地区增速优势不复存在,从十五时期年均实际增长10.5%下降至8.9%;相反地,最低地区从9.7%提高至12.8%,反超最高地区将近4个百分点。从生产总值比重来看,2010年,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达到38.4%,相应地,东部地区下降了2.6个百分点,主导优势有所缩小。


        ——
各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全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13000元,相比2005年,各地区增加额均在5000元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各地区年均实际增长均超过6%,超额完成5%的预定目标。2010年,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达到3000元以上,均比2005年增长50%以上。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共有27个地区人均消费支出超过1万元。相比2005年,各地区均增长50%以上,增加额均超过3000元。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全部超过2000元,增幅均在1000元以上。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普遍提高,各地区城乡居民对汽车、电脑和移动电话等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强。三是居民住房条件改善。截至2009年,各地区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均达到18平方米,房价较高的东部地区均超过20平方米。农村地区人均住房面积均超过20平方米,其中16个地区大于30平方米。


        ——
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时期,经济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公路、铁路交通网建设初现成效,无论从总里程或者人均里程上来看,均领先东部地区。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总里程已经达到32754公里,比2005年增加5160公里,比中部、东部和东北分别多增226430144649公里。公路方面,西部和中部公路总里程均已超越东部,2009年分别达到150100万公里以上,东部为97.1万公里;西部比2005年增加72.4万公里,中部增加58.1万公里,东部仅增加45.5万公里。从2009年人均占有公路里程看,西部最高,达到每万人41公里;西部每万人占有公路里程比2005年增加了将近22公里。


        ——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增长后劲更强。资本是产出的主要投入要素,因此投资可以反映未来经济增长状况。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年均城镇固定资产增速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负相关(-0.6),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投资放缓,而相对落后的其他区域受政策惠及,投资增长更为强劲。中西部和东北的投资增长均快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领先东部117.612.3个百分点。和十五时期相比,2010年,中西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东部,达到48%,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报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