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块经济格局
东部板块:30多年来,该地区集中利用了我国后发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未来国家对整个东部地区定位是“两个率先”: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部板块:范围涵盖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江西、河南中部六省,国家对这六个省份主要的定位是“四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即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以及流通中心。东北板块: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解决一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和新一轮产业重构问题。西部板块:2010年7月,在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际,胡锦涛主席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二、完整的沿海经济带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东南沿海广东、福建局部突破,发展到现在已形成全岸线布局、全岸线开放、全岸线的经济带和产业带,沿海经济带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布局。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基础之上,自南而北,北部湾经济区、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合力“再造沿海经济带”。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而后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至此,历经30年曲折,中国沿海“三大五小”,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开发格局全部成型。
三、沿边境线经济战略布局
过去,沿边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末端,而今沿边战略布局序幕已经拉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陆路大通道,构筑内陆开放与沿边开放新格局”。2010年5月中央制定支持新疆发展政策,其中有一条重要战略部署就是向西开放,在其最南端的喀什和最西部的霍尔果斯设立两个经济特区,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广西则于2010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我国和东盟之间商品零关税。内蒙古主要与外蒙古联系,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外,国家还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构建沿边经济带,一方面是提升国家开放水平的有效举措,另一方面对建设陆上能源通道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四、内陆新经济带战略布局
内陆新经济带布局,包括皖江、关中天水以及成渝经济区,主要是深入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两大主题而形成战略新格局。2009年6月25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布,对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有重大意义。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2010年1月1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发布,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和加速中部地区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五、功能导向型战略布局
包括主体功能分区、特殊功能经济区、各类国家改革配套试验区三大类。主体功能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开、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特殊功能经济区: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现代物流园区、港区联动区域六大类,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有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5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45个国家级保税区。改革配套试验区:分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资源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循环经济试验区、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八种类型,其中综合改革试验区力求在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和创新,包括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城乡试验区即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
文章来源: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