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之后,“美丽中国”成为热词。但实现“美丽中国”所需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却非易事。“官员政绩考核方式如何转变是个难题,但再难大不了不考核;可地方政府却不能不‘吃饭’,地方财政如何解决过于依赖‘卖地’的问题,却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发改委国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主体功能区划将唱主角
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政策的实施将成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在提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时强调,“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在区域发展策略上,十八大确认我国将“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但区域经济专家认为,2010年底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称《规划》)将在2020年之前的区域发展中扮演“主角”。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表示,十八大以后,东部转型、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原有的四大板块或将逐步淡化,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政策的实施将成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
最近几年,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够集约化的弊端正在不断暴露。不少专家在不同场合指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粗放型的征地已让18亿亩耕地“红线”受到挑战。
“不管大、小城市,都在追求大广场、大马路等,不仅耗费巨额资金,挤占公共服务资金,也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肖金成表示,城市追求低容积率影响了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和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却没有投资强度标准和单位面积产出标准,未能执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开发原则,导致大量农民土地被圈占。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呼唤“顶层设计”。最新的消息是,我国首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已呈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主要是针对2011~2030年的全国国土规划。国土资源部消息称,《纲要》的最大亮点是从自然限制性出发的“反规划”理念,强调通过优先限制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应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快速扩张。
省际合作待加强
仍要强调城市群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但又要有所突破,突破省际界限。
只有《纲要》还远远不够。
在肖金成看来,未来我国的“城市群”规划也需要做相应调整。2012年两会前,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30多名学者举办国土开发优化研讨会。肖金成当时表示,城市不能太大,不能无限扩张,必须实行“多极化协同集聚”策略。
肖金成表示,我国未来除了要打造出由东及西、两横、三纵的“大城市”群格局外,还增加了沿边经济带概念,要在边境地区开发大城市;同时,在中西部、边疆地区也要培育经济增长点,发展城市群,并以城市群为核心,构建跨省市的八大经济区。
“举例说,目前的长株潭城市群构架并不理想——理想化的长株潭城市群应该是‘3+6’的结构,由现在的长沙、株洲、湘潭,再加上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和江西的萍乡组成。萍乡离长沙比岳阳离长沙还要近。如果长株潭的辐射范围能到达萍乡,就能形成‘湘东城市群’。”肖金成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湘东城市群’形成之日,才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之时,现在长株潭的辐射半径以及城市群的规模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肖金成认为,仍要强调城市群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但又要有所突破,突破省际界限,同时强化粮食、能源、生态的刚性保护。
地方财政成国土优化掣肘
地方债已成各地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设想看起来很美,但如同《规划》落地所需的条件一样,地方官员如果不能放弃各自为战、GDP优先的发展思维,跨区域的新“城市群”优化将成为“水中花”“镜中月”。
眼下,太多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卖地”求大、求全导致效率低下乃至浪费的情形,背后是地方财政的“吃饭”问题。
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2009年比上年增长61.92%,2010年比上年增长18.86%,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地方债已成各地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审计署2011年底的地方债审计结果还透露,我国78个市级、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资不抵债。2012、2013年将是地方债务到期的高峰期,其中2012年地方债务到期额度为1.84万亿元,2013年达到1.22万亿元。在2011、201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难已成破解国土优化“顽疾”的最大掣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