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政策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长江中游四省应错位发展…
2013年经济形势与政策分…
展望2013中国经济:调结…
长江流域城市群合作宣言…
哈大高铁改写东北区域经…
上海发布“白皮书” 抢抓…
“蓝色”新区新引擎
区域经济政策为何密集出…
皖北五市入围中原经济区…
制度创新破解农村拆迁难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冷思考
作者:汤嘉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12 22:21:45

        日前,有关部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这标志着一场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升级运动已经拉开帷幕。据报道,目前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都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有关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它被认为是继工业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它让城市越来越聪明,也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数字医疗、手表电子支付、汽车信息自动传感、智能交通等电影中的情景,都有望变成现实。

        智慧城市概念急剧升温,与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看病难等“城市病”日渐突出,这要求城市在精细化管理和统筹规划方面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将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最佳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理念备受地方政府青睐。

        智慧城市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在全国数百个城市一哄而上,争抢智慧城市的市场蛋糕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对这股建设热潮的冷思考。有关各方应清醒地意识到,智慧城市的远景虽然很美好,但智慧城市建设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都还面临诸多难题,罔顾自身实际盲目跟风,并非理性选择。

        具体来说,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隐忧:其一,各地城市建设的基础参差不齐,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层面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布局,将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其二,缺乏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为不同城市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埋下了隐患,最终可能只建出一大批不能互联互通的信息孤岛;其三,智慧城市建设周期较长,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负担和融资压力不容小觑。

        此外,有一些中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也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值得警惕。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并在“智慧世博”“无线北京”等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将大大减少这些发达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本。相较之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积极性可以理解,但不考虑基础条件就急于启动智慧城市项目,还需三思。

        必须强调的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用人的智慧和科学技术智慧地规划和管理城市,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它的终极目的,是以信息化的方式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如果头脑发热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挤占了其他基础民生投入,甚至让地方政府和百姓债台高筑,无疑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战略,但越是在各地掀起建设热潮之时,决策者越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只有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规划、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综合考量,才能理性判断是否应该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如何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让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正能量”。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录入:zhangtinglin    责任编辑:zhangtinglin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1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