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学科发展 >> 读书会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第十一期读书会(201105…
如何把博士生带到学术前…
第八期读书会(20110111…
第七期读书会(20101221…
第六期读书会(20101214…
第五期读书会(20101130…
第四期读书会(20101109…
第二期读书会(20100927…
第一期读书会(20100911…
人大区域经济读书会管理…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第三期读书会(20101019)简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36 更新时间:2010-10-21 22:04:44

读书会简报

2010年第3期)

1019晚上18:30-20:30在人大求是楼419室召开第三期读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叶振宇博士以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为题进行论文报告,整个报告共分两部分(即需求结构与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国际分散化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地区集聚)。共有17名读书会会员参加本次会议。

首先,他对论文研究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传统的区域经济研究往往把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不平衡的原因归结为由地区要素禀赋、经济政策等供给因素引起的。若是如此,大家就很难理解资源不具有优势的沿海地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另外,中国制造业不平衡的空间结构在过去三十年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还是继续向东部地区集聚也应该引起重视。事实已表明,中国制造业生产已经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化分散化生产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的重要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导致了布局的集中化趋势还是分散化趋势呢?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他利用了Demais et al(2002)空间动态分布方法对1986-200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动态过程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集聚力量主导了1986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变化,强化了以沿海地区为重心的不平衡空间结构,但是在1996-2006年期间强化沿海重心地位的速度较1986-1996年有所下降。那么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为什么会出现不平衡?为了揭示背后的形成机制,他把市场需求分为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分析其对中国制造业地区布局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它们在这种影响作用中存在何种关系。计量结果表明,国内地区市场需求和国外市场需求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省区集中,两种需求在影响制造业地区布局时存在明显相互替代关系,东部地区在强大的国外市场需求和高度市场化的作用下迅速集聚了制造业,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因此,他认为,中国制造业不平衡空间结构的强化速度开始放缓,这基本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意图,但还需通过完善区域政策来优化制造业地区布局。另一方面,十二五时期优化我国经济布局的政策思路:扩大国内市场是促进内地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区际互动、和谐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地,他通过中国经验研究证实了“世界是平的”。2002-200730个省级面板数据得计量结果表明,国际分散化生产在全国层面导致了制造业地区布局趋向分散;但从区域层面看,国际分散化生产提高了沿海制造业地区集中程度,但是对内地制造业空间分布则起着相反的作用。从经验研究结果出发,他认为,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深刻影响着地区发展战略,外需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限制了地区制造业空间结构的调整,如何实现国际分散化生产分工向国内地区间分工转变应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区域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内地各省都有积极性发展对外贸易加工产业,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地区竞争格局是此消彼长的,开拓国内市场才是本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最后,大家对他报告的论文进行互动交流。张文彬建议:(1)目前国内的加工贸易数据包含了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活动数据,因此从数据获取来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遗憾;(2)将国外市场需求直接引入模型,可能会出现该变量内生性问题,建议可利用各地区距港口的地理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将国外市场需求间接引入模型,消除内生性问题。会上,大家还就“集中”“集聚”、“专业化”等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交流。本次读书会在思路相互启发的活跃气氛中结束。(王兆宇 撰写)

文章录入:rrec    责任编辑:rrec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