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时,网上搜到了很多过来人考研经验,从中受益匪浅;考博的时候搜不到这 样的帖子,之后一直想写一个经验交流之类的,到现在才下手,再不写,就忘光了。
本人参加的是2011年的博士入学考试,硕士在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考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博士时,就涉及到跨学科,即考试科目为3+2,分别是经济学综合、专业课、英语和两门加试科目(中国经济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各科成绩分别为94、87、71、70和94,前三门加总成绩为252。
我这个人比较缺乏自信,经常自己有80-90%的把握时,还不敢说会。大家从我的考博复习经验就不难看出来,但是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会要求自己对各个知识点都掌握得比较清楚,并且各章节是否有可出的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心里会有些底。
很多人经常会很关心地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的?”这样的问题太难了。因为你每个时期都在接受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开始的时候很松,后来很紧,而且对于不一样基础的学生,复习的时间跨度肯定也不一样。我本科是学统计的(只学过经济学原理),考研时没考经济学,硕士期间虽上了一些课,看了不少书,但毕竟涉及跨专业跨学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复习时间比较长,差不多从2010.11就开始复习了,期间也没怎么找工作,过年也没回家。记得开始时,还挺轻松的,该睡的睡,该活动的时候活动,但是最后的一个月,感觉不能再撑了,想赶快考了算了,中午也没午休了,累了就桌上趴会。不过压力可能刚好相反,开始时,就一直期望考上,而且希望自己考第一(我报考的教授只招一个学生,如果考了第二,就显得很被动了),后面的一个月,心理倒是挺轻松的,因为家人认为我也努力了,如果没考上就工作,不一定会比考博差。而我主要考虑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我安慰自己,如果没上,就不走学术这条路了,也证明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就只能认了。后来内心就平衡了许多。
当然我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大多数人,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倒不是说个人能力的问题。下面的介绍希望对有些人有用,或者作为一个参照。
表×× 硕士期间上的课程有(仅列出与考博有关的)
科目 |
开课学院 |
授课教师 |
《西方经济学》 |
经济学院 |
吴汉洪 |
《高级经济学:宏观》 |
汉青 |
文一 |
《高级经济学:微观》 |
汉青 |
胡伟民 |
《区域经济理论》 |
公管学院 |
陈秀山 |
上高级经济学的时候,收获不是很大,主要是自己没有作好听课准备。不过宏观的内容,文一老师讲得非常好,逻辑性很强,推导听起来也没问题。宏观主要上了增长与周期,他讲的那些内容,对我后面的学习非常有用。文老师讲的增长理论中的资本黄金率和修正黄金率,我当时就没听懂,后来自己还是没搞懂两者间的对比,考试的时候就考到了前者的计算。还有,周期里面,记得文老师当时讲了货币经济周期、实际经济周期,当然理论渊源也讲了,我知道他讲的内容非常精彩,只可惜自己底子太薄跟不上,因此只学到了些皮毛。考场上,宏观两个题目,剩的一个题目就是论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后来,看了Romer的高级宏观教材(英文,中文第三版翻译得不好),还有看了方福前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收获挺大。
表×× 宏观经济学
***** |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
方福前 |
人大出版社 |
***** |
宏观经济学(中级) |
曼昆 |
人大出版社 5th |
*** |
Advanced Macroeconomics(增长和周期) |
David Romer |
上海财经大学 2nd |
**** |
考博专业课真题与习题详解:宏观 |
金圣才主编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 |
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
巴罗 |
上海三联出版社 |
** |
西方经济学:宏观 |
高鸿业主编 |
人大出版社 |
* |
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宏观 |
吴汉洪等 |
人大出版社 |
平时,我还看《图解弗里德曼》那种轻松点的书等等。曼昆的中级宏观看过三遍,每一遍的收获都不一样。**和*的,只是随便翻过,备查。可以看出,我是跳过初级,直接读中级以上的教材,但后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我把曼昆和巴罗教材后面的题目也做了,买了金圣才的相应的课后习题详解来看。到后面又买了《考博专业课真题与习题详解:宏观》,用来扫自己的知识点。宏观个人比较感兴趣,读起来不累,不知不觉看了好几本书。Romer的英文教材虽然全看了,不过考试的话,看增长和周期就够了。
表×× 微观经济学
**** |
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 |
吴汉洪等 |
人大出版社 |
***** |
考博专业课真题与习题详解:微观 |
金圣才 |
中国石化 |
***** |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
范里安 |
上海三联 |
*** |
西方经济学:微观 |
高鸿业主编 |
人大出版社 |
比我高一级的师姐看的是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第四版)》,汉青上课时用的是科莱尔的好像,这两本书翻过,后来没时间看了。《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是吴汉洪老师上课时用的,其实与Varian的《高级微观经济学》相似度很大,上课期间,我是两本书合起来看的,建议看前者就行了。今年微观考了3个题目,全部是计算题目,每个大题目又分成3-4个问题,比较灵活。最基础的一个题目是,求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函数,市场需求函数,各厂商生产产品数量。看往年的真题时,发现一些很基础的题目竟然不会,如“厂商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后来只好又看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老师编的这套书,我主要看了微观,宏观部分随便翻了翻。
经济学按往年的考试题目看,四个大题,其中一个宏观或微观计算(我当时收集的一些题目有商院的,经院的,很乱)。复习时的重点是放在论述题目,结果考了4个计算题目+3个论述题。人大的考试题目难度波动很大,挺注重考生平时能力的,如果突击的话可能很难成功。而且今年是第一次整个学院同用一张经济学综合的卷子。宏观和微观的五个题目中有4个计算,我觉得这是一个信号,考生应该重视。
政治经济学,找了一本好几年前考研的辅导书,也是金圣才主编的,忘记作者了。由于考研时考过,理解也很快,把知识点过了一遍,看了论述题。特别的是重点章节重点复习,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当时还下载了一些人大经院教授的文章,政经印象较深的有张宇老师的好几篇文章,讲中国模式等各类专题的。后来没派上用场。
考场上看到出乎预料的题要顶住,复习那么久才考一次试。今年听说考得比较难,分数比较低,最终分数是原始分乘以一个系数的。当时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有点接不住的感觉,后来分数是94,真不敢相信。人大经济论坛上看到,大家的分数还多挺好。总之今年经济学综合卷子改松,英语改得严。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预期,基础好的,可能就不用像我看这么多吧。当然,有些书是平时就在看的,如果纯粹为了考博而看这么多书,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比如方福前的经济流派那本书,我在地摊上买的,翻了之后发现写得很有趣就看完了。后来跟一个上届考过的师姐交流,她说有一本书看了很有收获,要拿给我。当时一说就是我看过的那本。确实写得很好,对于学习宏观的人,要理清各个学派的理论渊源,是必备的。如果对宏观感兴趣的话,读起这种书也应该算是一种享受。
写到这,发现不行了,改天再写专业课的,写得太多了。
未经本网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