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与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示,为了更多地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工作,将尽快发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七大领域的专项规划,并制定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
产业链上下游冰火两重天
报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不同行业、企业、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尽一致,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从产业链上下游看,受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攀升的影响,部分行业的运行状况持续恶化。
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7月份,石油加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几乎为零,利润同比下降94.8%;而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36.04%,利润同比增长37.2%。另外,1月~7月份,火力发电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1.59%,利润同比下降37%,亏损面高达48.9%;而上游煤炭行业利润率高达13.35%,利润同比增长32.6%。
在下游行业盈利水平下滑的同时,上游行业的利润却在大幅增长。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钢铁产业链上。1月~7月份,钢铁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2.4%,同比回落0.24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17.1%,亏损面高达20%,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在亏损边缘;而上游采矿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12.55%,利润增长58.7%。
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是主要原因
对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报告分析说,这既有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外在因素影响,也有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内在原因。
近年来,重化工业中重复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影响着我国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炼钢、炼铁、电解铝、焦炭、水泥等行业中,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比如,在“十二五”时期,我国仍须淘汰7000万吨炼铁、2.5亿吨以上水泥、600万吨铁合金、4000万吨焦炭的落后生产能力,这使我们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兼顾地方利益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压力。
对此,工信部表示,为了更多地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将继续促进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产能过剩行业的落后产能减量置换办法。
另外,报告还指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工业转型升级也面临重大挑战。由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研发投入为例,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9%,而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普遍为3%~5%。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
技术改造是应对成本上升之道
报告指出,传统产业应对成本上升的方法,就是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其前提则是要提高目前整个工业的人均资本装备率。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企业技术改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一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营造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环境,在质量品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装备工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加大改造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