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 高…
李琳:“一核两副三带四…
国土空间布局的三种路径…
宁吉喆:以经济发展新成…
刘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阮青:六方面打造长三角…
姜冬冬:下一个五年 区域…
高燕:奋力谱写新时代区…
徐天舒:只是工业总量超…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刘勇:“中国模式”值得总结、探讨和完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50 更新时间:2012-2-7 11:36:43

应对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并且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应从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寻找理由和原因,以便我们看清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和前景。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又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GDP增长9.2%CPI控制在5.4%。虽然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危机之中,欧洲主权财务危机全面爆发并愈演愈烈,虽然GDP增长速度较上年的10.4%有较大的回落,CPI较上年的3.3%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仍然是首屈一指的、难能可贵的。应对如此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并且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就不能不从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寻找深刻的理由和原因,以便我们看清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和前景。当然,对所谓中国模式的探讨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但是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干脆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然而,不论是从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还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探索而言,都迫切需要对中国30多年来,特别是应付危机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现实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这样的突出的实践成就,没有理论上的论证,是说不过去的,不符合人类理性思维的传统。
  事实上,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需求导向和政府决策行为三个方面,就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解剖出中国模式的三大特点。一是市场机制的动力来源。中国市场化的改革模式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不竭动力来源最深刻而全面的概括,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实质主题,是确保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本保证。二是外向型经济需求导向。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挥了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并依托世界市场赢得了与世界双赢的市场分工地位和作用,世界市场确保了中国经济在低收入条件下的快速增长。三是行政主导型的政府决策行为。行政主导型的政府决策行为可以使后发国家快速、高效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的先进经验,在短时间内走过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之路,直接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和管理上的跨越式发展,绕开一些已经不必再走的技术开发和落后管理办法,不受或少受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的干预,有效而不犯大错地降低决策成本。
  这就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点,要完善这个模式,确保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仍然需要从这三个本质特点出发。就完善市场机制而言,主要涉及顶层设计,即未来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模式。基本要求包括垄断得到有效控制、企业设立自由、创业活跃就业充分、金融自由开放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完善外向型经济而言,主要任务是建立内外需求并重的需求导向模式。基本要求包括不断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价值、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相结合、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性需求等。就完善行政主导型决策而言,主要是要逐步加大立法和司法部门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可以避免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消除改革不彻底带来的弊端。基本要求包括财政决策权逐步向立法机构转移、建立独立的政府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全面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包括国资委、金融国资委、资源国资委等)等。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