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建设经济带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愿望以及前所未有的热情。只要各国同心协力,那么必将在欧亚大陆创造奇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终将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欧等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合作地域之广、合作领域之宽、合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便是最好的见证。而欧亚大陆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基于地缘和发展水平的限制,难以加入到如此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之中。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了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拓展欧亚地区建立相互融合、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空间,为该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这为欧亚地区国家参与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契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欧亚大陆30余个国家,总人口近30亿,文化、民族及宗教信仰纷繁多样,构建经济带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受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至今在欧亚地区已建立由不同国家主导及参与的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组织之间相互交织、盘根错节,有效协调各组织之间关系,以“丝绸之路”精神引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使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形成合力,是有效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问题。
欧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须求同存异
目前该区域内存在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国别构成、区域分布、合作范围与合作机制均存在一定差异。
从地域分布看,这些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关系,既有圈中套圈的关系,也有相互交叉的关系。从合作机制看,这些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不尽相同,最高层级是经济联盟,其次是关税同盟,再次是自由贸易区,然后是一般性区域经济合作,最后一个层级是合作论坛。
有些经济合作组织运行效果显著,有些则收效甚微。有些组织自成系统,与其他组织泾渭分明,而有些组织之间相互交错,陷入竞合局面。在未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寻求有效对策,加强互利合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推进区域经济组织合作的立场与方向
传统的丝绸之路是各国合作的天然纽带,它将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联合起来,将共同利益做大做强,最终使各国从中获得裨益。但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各国利益的差异、甚至利益冲突也在所难免,为此,应本着“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协调,在竞争中谋求合作与发展,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合作进程。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此,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与合作理念推动经济带建设。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建立互惠互利的创新合作模式,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在此,被称为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做了有益尝试。它打破了多年来沿线各国铁路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采用商业化模式,将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四国的铁路龙头企业与重庆市政府联合起来,组建了合资的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专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铁路运输服务,实现利益共享,创造了亚欧铁路一体化国际合作的新范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运输时间较其他铁海联运线路缩短了一半左右,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成为目前最具竞争力的欧亚运输通道,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动脉。未来在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等领域的合作也需要提出新思路,开发新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关系,为推动经济带建设奠定稳定的合作基础。
在现代条件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激活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潜力,拓展更大的合作空间,提升合作水平。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建设新丝绸之路需要更多信息化的沟通,科技创新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出贡献。
受各种因素制约,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者寥寥。但可喜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建设经济带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愿望以及前所未有的热情。只要各国同心协力,那么必将在欧亚大陆创造奇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终将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