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区域发展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大城市群:悄然向我们走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1779 更新时间:2014-6-20 10:05:54

轨道交通和小汽车应优先发展哪个?高昂的房价能不能减下来?劳动力为何挡不住地“东南飞”?——这些让我们争论了多少年的问题其实和一个正走进我们生活的名词紧密相连: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穗深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三大城市密集区及次级城市群共53个。

2003年的展开的“珠三角城市群与香港协调发展座谈会”,到2004年举办的“国际金融报·大城市群论坛”,再到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和日本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主办的第二次中国城市群发展研讨会,让人们渐次感觉到我国的城市化战略正在逐步升级,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象———中国未来城市生活的图景。

2030年将有9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将形成三个巨大城市群。

提要:我国都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适应了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都市密集区整体发育水平较高,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并必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都市密集区。

“大城市群是被高速交通轴缩短了时空距离的大城市空间。”1961年哥特曼在他的著作《大城市群》中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把美国东海岸5个大城市圈连成的一个3000万人口的地区总称为大城市群。我们今天说的大城市群,已经远远不是哥特曼所研究的概念,而是要探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和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下的大城市群的发展,其规模与密度,都与哥特曼讲的大城市群完全不同。

早在20年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指出了中国城市化的不可避免性。198412月,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三到四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去。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80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

20年过去了,张五常提出的“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这种观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他预计的大搬迁在日本专家那里又得到了印证。

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的杉田正明先生在第二次中国城市群发展研讨会上所作的报告《对未来人口分布的简单估算》中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大规模地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除了预测人口会增加的湖北省(增加很小),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上海市人口约5600万(2002年人口1630万),北京市人口约2100万(2002年人口1400万),江苏省人口约为1.27亿(2002年人口7380万),浙江省人口约为9300万人(2002年人口4650万),广东省人口约为1.39亿(2002年人口7900万)。

据一家国际机构城市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到2030年将有9亿人口居住在城市。而目前我国城市人口为4.5亿左右。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主任牛凤瑞研究员告诉记者,我国都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适应了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都市密集区整体发育水平较高,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并必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都市密集区。

从空间分布、区域禀赋、现实条件和未来趋势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南地区、以成渝为中心的川中地区,有可能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六大都市密集区。

胶东、关中、湘中、豫中、闽东南等有可能形成次级都市密集区。

以上是牛风瑞研究员的预测。

再来看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周牧之对中国的未来与大城市群的分析。

他指出,今天中国正在经历一个长期的高速的增长期,支撑长期高速增长的是中国的三个大城市群,实际上真正支撑中国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大城市群,中国的经济GDP是非常快速的速度向这两个大城市群集中,珠三角和长三角GDP占到全国的30%以上,这里面还没有包括香港和澳门的数据,在不远的将来,中国GDP的过半会在这两个大城市群实现。百分之七八十外资企业的出口都集中在这两个大城市群,而今天中国出口的5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

具体地看各个产业对两个大城市群的集中,可以看到制造业把它分成制造业中心主要产业的化工,钢铁,普通机械,电机,运输机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数字,第一个是这些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高度的向这两个大城市群集中;第二、集中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讲,今天中国的产业的发展向这两个大城市群集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格局,这个格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第一、大城市群本身的发展如何让它充分得到实现,第二、我们如何应对它带来的不均衡发展问题。

早在2004年出台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分析认为,从总体战略上来说,应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三大城市群,建立产业链为纽带的七大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若干中心城市,分别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完成城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在2020年以前,加速构建三大组团式城市群,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主力军。当这一战略目标成熟与完备之后,将有全国人口的50%,全国GDP80%和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此地域上生成。依据计算,有可能在全国20%的国土面积上,获得国家财富总量的80%,由此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

专家的预测有些遥远,也许我们身边的变化更感同身受。

继京津城际客运铁路专线开工之后,河北省政府近日透露,京石高速客运专线也破土动工,并在2008年开通。这两条高速客运专线开通后,北京到天津仅需半个小时,到石家庄只需1个小时。现代化交通将京津冀距离越拉越近了,1小时经济圈逐渐形成。

也许,你还沉静在新华社记者王军所写的畅销书《城记》之中,对北京没有保留下来的古城墙和旧胡同扼腕叹息不已,就在这种城市的记忆中大城市群已在你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一天天成长。正如张五常所言,中国的大城市群的出现不可阻挡。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录入:qinyujia    责任编辑:qinyujia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