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浪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科发展 | 研究成果 | 学术会议 | 招生考试 | 站务管理 | 交流研讨 | 
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经济研究网 >> 最新动态 >> 学者观点 >> 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
产城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强…
数字经济时代 区域如何抓…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经济…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崛起带动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加快绘…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
链接—《人类减贫的中国…
金融持续助力区域协调发…
最 新 热 门
更多
最 新 推 荐
更多
陈秀山: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仍应明确目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研网 点击数:2183 更新时间:2014-12-1 23:05:4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作用,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意见》提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专家表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完成“四个转变”的同时,还应明确目标,依靠市场竞争、技术革新、创造产品特色等方式来立足于国内和国际市场,而不仅仅依靠政策优惠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设立的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国有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质量,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是通过吸引外资包括部分内资合作企业,利用相关政策优惠来加快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而言并不算高,更主要的是将追求短时期内的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依靠资本的投入来带动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

  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原材料生产领域、制造业领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迫在眉睫。即,由过去片面的追求规模扩张、快速发展转向提升质量、提升国家级经开区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从而提高它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的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级经开区也将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观察发现,我国最初设立的经开区大多是由政府主导或直接管理,通过行政力量来进行招商引资、规划产业、管理项目税费等,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经开区是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来运作的情况。现今,市场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都已经不再适合新的发展环境。

  陈秀山分析认为,市场化是一个逐渐深入发展的过程,而要市场发挥决定性的配置资源作用,必然要将原有经开区的管理模式重新改造或转变,即政府将来可能更多地提供服务性工程,而非直接管理。现今已有很多地区先行探索,更多地表现在随后成立的以公司化运作模式为主的高新技术区上。即存在第三方,作为一个公司来整体对经开区进行运作,这与此前由政府决定性管理不同。从未来发展方向看,一般的国家级经开区很难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区域而存在,它需要步入到整个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国家政策的优势与助力对于国家级经开区而言,将在未来逐渐淡化,国家级经开区将更多地靠市场竞争、企业创新、更优化的配置、更新颖的产品技术结构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此外,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也是现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将国家级经开区和非经开区的产业相比较则会发现,国家级经开区仍存在着缺乏重点引领的产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等问题。而很多国家级经开区中,一般的加工业,如饮料纺织加工等工业,既不能在加工技术上有明显领先优势,也未能在管理方式、产品开发、适应市场变化上做出引领作用。

  陈秀山表示,一方面全国的经开区或相邻省份的经开区间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经开区与非经开区的产业之间也存在同质化竞争,而过多的同质化竞争则会使经开区失去示范作用。因而,在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的要求下,政府应更多鼓励处于国家级经开区的企业在以市场作为导向的基础上,在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上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自我开放能力、自己的产品特色等。

  硬件条件的建设对于国家级经开区的建设而言,历来都更被重视。国家级经开区从最初的建设到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从交通水平、资源供应、环境处理、网络物流各个方面都能显出其过硬的硬件条件。《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国家级经开区从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这就意味着软环境的建设将能带动更多机遇。

  陈秀山表示,软环境将涉及到政府的服务效率、开发区周边的生活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的绿化水平、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等多个方面。促进国家级经开区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的转变,重点的是看其能否实现产城融合,达到宜业宜居的水平,能否成为一个以产业为主的城市,而不是单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地区。他认为,现阶段我国面临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级经开区内部的产业调整与更替,空间上的重新配置。如太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迁出经开区或进行技术改造,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等,同时也包含如何保障经开区软环境良好发展的同时,内部硬件设施再提升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研网

文章录入:rongyizhong    责任编辑:rongyizhong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区域经济研究网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00187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