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 李荣)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产业转移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共同主题。从20日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传出信息,长三角正在联动实施多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的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在完善政府层面合作机制的同时,不断提高非政府层面的参与度,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格局。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多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联动实施的成效已经初显。上海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江苏沿海开发步伐加快,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有效开展。皖江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在产业转移和承接、体制机制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在此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主要领导达成共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应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共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将着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宁波嘉兴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长三角区域内转化和产业化,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示范区。
与此同时,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点,深化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合作,研究制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环保准入标准,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合作与转移正在有序展开。据了解,长三角将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等有效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承接地”加快发展,拓展“转出地”的发展空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互利共赢”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长三角可依托的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就是区域内聚集了多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此次座谈会强调,继续加强规划间的联动实施,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特别是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要注重各省市专项规划的衔接,共同编制和实施相关重点规划,全面打造与长三角地区发展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同时,进一步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与合作成效,加速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
此次座谈会还传递出一个最新信息,将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格局。
据了解,长三角正在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的合作活力。加强和改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协调和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提高非政府层面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此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还原则同意了《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共同促进基金管理办法》,在2012年基金正式设立后试行,探索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